搭把手,加把油,脱贫路上一个不能丢——我县多措并举关心关爱受灾贫困群众

发表时间:2022-01-13 信息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阅读人次: 文字大小: [ ]

抗疫情,战洪魔,牢牢守住三保障两不愁;

搭把手,加把油,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丢。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年,年初的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退,却又迎来了夏季的洪水,给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是县委、县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积极应对严峻形势,一手抓抗洪救灾,一手抓脱贫攻坚,将受灾贫困群众救助帮扶作为重中之重,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着感情和责任,保证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地方住、有病能及时治疗,牢牢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底线,决不能让一个受灾群众挨冻受饿、流离失所;绝不能让一个孩子没有学上;决不能让一个贫困户出现返贫、致贫。

入户察民情,情暖贫困户

“家里生活怎样?农业生产恢复如何?”连日来,县领导深入受灾镇村,走进贫困户家里,了解他们的灾后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切实问题。

在郭河镇,县长许华为走访看望了李帮存、张本琴、刘家文等贫困户,鼓励他们坚定生活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抵御洪灾带来的不利影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现在吃喝都不愁,政府又送米,又送油。”贫困户刘家文激动地对许县长说,“等水退后,还要加油干,今年的脱贫目标一定要实现,不能给大伙拖后腿。”

县扶贫办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受灾建档立卡贫困户3209户9003人,边缘户15户48人,圩口漫堤溃破(含泄洪)涉及10个镇40个村的贫困户1837户4894人,其中4个万亩圩口溃破涉及贫困户1682户,3993人。共紧急转移安置贫困户1985户4001人,灾害造成贫困户和边缘户直接经济损失1109.9万元。因灾导致贫困户产业发展受影响2768户7878人,农作物受影响面积1.37万亩,因灾绝产农作物面积2822.3亩,直接损失约885.9万元,养殖业损失约181.5万元。受灾扶贫产业基地32个,受灾面积14814亩。受灾扶贫项目有94个,项目直接受损金额约968.65万元,项目经营主体损失约8476.1万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受灾群体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县委、县政府周密部署,周到安排,出台补贴、帮扶等相关政策,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从而激发起战胜自然灾害的昂扬斗志。

“各级各部门要关心关爱贫困群众,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好生活中存在的现实困难。要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扶贫政策,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许华为在走访贫困户时说,“要注重产业和就业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

与此同时,我县开展了“防家庭变故”专项行动。密切关注受灾贫困户基本生活状况,通过实施临时救助,帮助生活困难的受灾贫困户渡过难关。经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按政策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范围,根据受灾程度加大救助力度,切实保障受灾贫困户基本生活,确保受灾贫困群众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上门送岗位,帮扶实打实

8月15日一大早,家住同大镇施丰村第16村民组75岁的村民吴子普和68的方盛兰老两口就来到了镇上的康复中心,开始打扫卫生,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人。

在今年水灾中,他们的房子进了水,几亩田庄稼也被淹没,养的牲畜也都没抢出来。老两口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没有了稳定收入,眼看着摘了贫困帽、过上的好日子又要失去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当他们从安置点回到家中的第二天,村干部就上门给他们安排了公益岗位。

“村里安排我们到康复中心来上班,主要是照顾几个瘫痪老人,搞搞卫生,吃喝有保证,另外每人每天还有80块钱工资,生活有了保障。”吴子普高兴地说。

“贫困群众从安置点回来,我们想方设法给他们生活保障,特别是贫困户这一块,及时给他们安排临时就业岗。”同大镇施丰村党总支书记王本荣介绍。

和吴子普一样受到关怀的还有白湖镇金湾社区裴建村民组61岁的贫困户解永仓。裴岗联圩分洪后,家里的一切都失去了,也没有了生活来源,村里及时给他安排了防汛值守、农村环境保洁岗位,让他有固定的收入。

记者见到解永仓的时候,他正在圩埂上参与堵漏工作,装土袋、铺花胶布、铲石子,忙个不停。“村里安排我干活,80块钱一天,有了一份工作,心里就不慌了。”解永仓说,“政府关心我,我也要把圩堤守好,让大家安心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我县大力开展稳岗就业专项行动,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强化就业扶贫载体帮扶,将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较多的受灾企业作为“四送一服”“四进一促”等专项行动的重点对象;对新型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符合条件的,按每人每月200元给予补贴。通过政府奖励、贷款扶持政策,鼓励贫困户自主创业。

生产要跟上,脱贫有保障

“现在不愁吃,不愁穿,水退了,生产要跟上。”走进白湖镇裴岗社区垅杠村民组宛新付家中,他正在准备午饭,有肉、有蛋、有蔬菜,生活基本无忧。

7月27日裴岗联圩分洪前,宛新付随大伙一起转移到矾山中学安置点。8月5日回来,村里干部送来了米、油、面包、方便面等救灾物资。

“这都是政府的关怀,其实家里什么都不缺。”宛新付的笑声十分爽朗。他和老伴在家种了几亩田,口粮留得很充分,“手中有粮,遇水不慌,住在圩区,世世代代都把粮食备得足足的。”

回到家里后,看到洪水退下去,露出了田块,宛新付立即投入到生产自救中去。他今年种了两亩多早稻,洪水退了些,他叫来收割机收掉,“产量减少了,总计收了五六百斤。”

经过翻耕后,宛新付开始了栽插双晚秧,由于洪水,错过了最佳移栽期,秧苗长得很长了。“今年是农历6月立秋,季节还是能跟得上来的,现在抢种下去大概七八百斤一亩能行。不能什么都靠政府救济,我们尽量要搞好生产自救。”看着栽下的碧绿秧苗,宛新付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同样加快恢复生产的还有同大镇刘墩村第7村民组村民汪本俊,他是2014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来通过发展水稻产业脱了贫。他今年种了30多亩水稻,因前期被水淹没,施的化肥农药都被冲走,现在水退了,秧苗发黄,他想加施一遍肥药,可是手上资金紧缺。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村干部送来了“及时雨”,“水退后,镇村干部帮助我买农药、买化肥,送上门来,指导我施肥打药,帮助我把损失降到最低。”

汪本俊告诉记者,如果现在肥水管理到位,病虫害防治好,水灾对他的单季稻产量几乎没有影响,根据现在的苗情,亩产600公斤是板上钉钉的事。

“我们对贫困户的产业实行一对一的帮扶,确保贫困户的生活水平不降低,确保贫困户的收入不降低。”同大镇刘墩村党总支书记倪寿伦说,“对于葡萄种植户,还专门请来了安农大专家教授,现场指导恢复生产,把葡萄产业搞红火。”

同大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姚前锋介绍,截至目前,该镇帮助126户贫困户的产业进行了生产自救,给476人找到了稳定岗位,确保贫困户增加收入,稳定脱贫。

“洪水渐渐退却,生产自救专项行动如火如荼。”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我县强化农业抗灾救灾生产技术宣传、指导,按照“水退人进、以秋补夏、应补尽补”原则,指导受灾贫困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和秋播秋种;加强贫困户产业项目支持,对已实施并通过审核的到户产业项目,因洪涝灾害造成损失的,可据实兑付相应奖补;贫困户继续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的,加大奖补力度,在种苗采购等方面给予补助。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战胜灾情,一定会度过难关,一定会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