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打水机”撑起农民的米袋子

——我县泵站工程抗旱保粮透视

发布时间:2018-08-16 15:03信息来源: 县水务局作者: 丁勇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出梅入伏,高温天气“无缝对接”,我县自北向南先后进入“烧烤模式”。全县6~7月降水量创有完整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小值,我县经历63年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8月初,旱情迅速发展,全县17个乡镇不同程度受旱,作物受旱面积达40多万亩。 

旱情当前,我县国有泵站全力以赴,应对大旱,危急时刻,一场关系到农民米袋子的战役,在古老的潜川大地悄然打响。 

据县机电排灌总站站长丁家银介绍:今年这场高温干旱,超过2013年高温干旱,但受灾面积只有2013年的四分之一,大旱之年,全县农村安定,人心稳定,百姓感动。 

这再次说明,近年来,我县国有泵站持之以恒,推进抗旱排涝联动机制,推进设备技术升级,重在平时机电设备维修保养,推进职工技术技能培训,在大旱关头,派上了用场,经受住了老天的超长“考验”。 

考的是应急能力 

指着一望无际的水稻,冶父山镇马岗村村民徐春林说,这里原来是丘陵薄地,日头晒上三天就旱,10万亩舒庐干渠最大抗旱补给站——罗埠电灌站灌溉工程技术升级后,这儿成了名副其实的万亩“粮仓”。俗话说“水稻,水稻,有水才有稻”。这话一点不假,丘陵山区发展粮食,缺的就是水。自2014年来,罗埠电灌站在技术升级时,秉承“让山山都是花果山,村村都像九寨沟”的原则,规划设计灌溉田亩11.7万亩,实际灌溉面积超过12万亩,三级提水泵站累计投资3604 万元,装机 25台套5300kw,灌溉引水工程达 44.7 公里,日提水量 38万立方米,达到 7 条支渠所有水闸旱时有水放,口口当家塘浪花翻的效果,实现了农业灌溉有水源,群众用水不走远。镇党委书记柯贵余说,有水带来百业兴,水不仅解决了冶父山和栖凤岭等国家AAAA级风景区水源问题,而且扩大改善水浇面积 5.31 万亩。全镇已初步建成了集农家体验、生态旅游、园艺展示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11个,年增加经济效益 2600万元,每年吸引120万人前来观光休闲,光旅游业每年就达6.5 亿元。 

据丁家银介绍:自7月31日开机提水以来,罗埠三级提水站日开机达12台套2550kw,目前已累计提水506 万立方米, 11.2 万受旱面积平均浇灌两次以上,预计受益区将增产粮食550万公斤,经济作物和旅游业等增收18.3亿元。 

大旱之年,国有泵站“打水”,成为全县抗旱保粮的希望。 

考的是责任担当 

“打水了,打水了,再不愁老天不下雨了”。 

“水来了,田里的双晚和岗头上的果木花卉就有指望了”。 

乐桥镇小墩村民组十多名村民看着渠道里白花花的水,纷纷扛着铁锹和钉耙急匆匆朝自家田里跑去。 

8月10日,笔者来到我县庐南灌区,远远就听到城南电灌站机泵打水的轰鸣声,走进热浪袭人的泵房,只见一台台电机满负荷运行,职工们汗流浃背巡视在电机旁。 

“打水时,机房的温度一下子升到50多度”。皮肤黝黑的城南电灌站副站长张建生说着话,脸上黄豆般大小的汗珠像雨珠一样顺着脸颊往下淌。汗水落在天蓝色的工作服上,被汗水浸透的衣服就这样紧紧地贴着他的身上,湿了又干,干了双湿。 

“出梅后,由于持续晴热高温,造成我县庐南地区5个镇 6多万亩农田干旱缺水。面对肆虐的旱情,城南电灌站情系民生,及时应对,自8月9日起,三级提水站日开机9台套2100kw,日提水30万立方米。清清的巢湖水沿着9.2公里的主渠道欢快地向庐城、乐桥、柯坦、泥河、罗河等镇流去,有效地缓解了5多万亩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旱情,让3.2万农民群众喝上了干净水”。县机电排灌总站站长丁家银笑着说。 

烈日当头,闷热无风。下午5点左右,笔者沿着清清的渠水来到城南电灌站三级提水站,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田地,几条放牧的耕牛在田边呼着热气,卷起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 

45岁的同大排水站职工陈勇,顶着烈日,手握竹耙在进水池边打捞着顺水漂来的水草,汗水湿透了脊背,全身上下全是草叶。抹着额头上的汗珠,这位当过兵,已工作20多年的老水务人告诉笔者:近年来,由于泵站职工退休增多,在岗职工年龄偏大,又无员补充。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时,为充分释放泵站抗灾功能,县机电排灌总站及时启动抗灾联动机制,即抗洪排涝,国有抗旱站职工全员奔赴排涝站投入抢排。抗旱阶段,国有排涝职工全员赶赴抗旱站提水,这回他是从同大排灌站赶来支援城南电灌站抗旱的。 

丁家银接着说,县机电排灌总站现管养着全县13座国有泵站,其中排涝站5座32座分站、抗旱站8座25座分站,装机211台套28636kw,承载着全县42%可耕地面积的抗旱排涝。自7月下旬开机提水抗旱,由于电机长时间运行,泵房温度高达50多度以上。在这样的高温酷暑天气里,13座国有泵站130多名职工已连续抗旱提水432 个小时,人均每天在岗工作达9个小时,确保机泵24小时正常提水,对全县丘陵山区传统用水起到了关键作用。 

的是民生情怀 

“增产,增收,省时,省力”。庐城镇罗埠村书记施福留掰着指头说着国有抗旱站提水的好处。“以前打水,镇村要安排巡渠、看闸、看水的劳力,现在都由电灌站职工包了,不但节省了一定的劳力,而且还减少了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如今,只要天一旱,电灌站就打来及时水,再不像以往遇上干旱,要去镇里反映,上县城找县长,‘打水机’成了我们农民种田的‘定心丸’”。庐埠村村民丁家全在旁边接过话。 

大旱之下,“垄挨垄,田连田,远看一片青,近看一片绿”。在旱情最严重的时刻,我县柯坦镇柿树村这番景象,让前来指导抗旱的合肥市水务局服务组成员感慨万分。 

据县政协副主席王向阳介绍:自2016年以来,我县已连续三年出现高温干旱,县国有泵站已累计提水3324.09万立方米,浇灌农田32万亩。解决10.7万人口饮水困难。在连续抗旱中,泵站职工念兹在兹,心系百姓,主动担当,在“大考”面前,无论是体现民生情怀,还是提升应急能力,都彰显出国有泵站职工强烈的责任心和职责感。 

据县有关部门统计,自2016年以来,我县虽然连续三年发生大旱,但全县粮食年年增产,仅2017年粮食增产就达8900万公斤,经济作物增收9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719万元,比三年前增长9个百分点。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