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石头镇:“产业扶贫”拓宽百姓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8-09-04 14:55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钱良好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建基地,强产业,促合作……安徽省庐江县石头镇因地制宜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依靠特色产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截至目前,全镇有738户、1594人脱贫,一个省级贫困村出列。

“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石头镇紧盯实际找准产业定位,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及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加强分类指导,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抓实特色基地打造和扶贫车间的建设,提高贫困户收入,加快全镇脱贫步伐。”石头镇党委书记朱长武说,“今年以来,全镇产业项目总投资近3000万元,涉及渔网、瓜蒌、蔬菜瓜果、稻渔养殖等10多个项目,拓宽了百姓致富路。”

扶贫基地结出“脱贫果”

初秋时节,走进石头镇笏山村,道路两旁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瓜蒌园,村民们正忙着剪枝、浇水、除草,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雨水好,瓜蒌结果多,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笏山村三一村民组58岁的钟淑娟正在园区除草,和社员们高兴地攀谈着,盘算着今年的收入。钟淑娟因丈夫早逝,带着弱智的儿子生活,是村里的低保户、贫困户,曾经生活举步维艰。

转机出现在2017年,村里建设瓜蒌扶贫基地时,钟淑娟将家里的6.4亩承包田入股,“自己做不动,儿子也不会做,不能抛荒。”没想到到年底分红时,她分到了4000多元。更让她惊喜的是,自己在基地打工,一年收入5000多元,儿子也被聘为基地看护户,一年有1万元的工资。“家里的生活一下子敞亮起来了。” 钟淑娟高兴地说。

“我们村过去是省级贫困村,产业基础薄弱,在帮扶工作组的指导下,村里着力发展瓜蒌产业。”笏山村党委书记张勇介绍,“村里探索“三权”激活“三变”改革,通过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入股、经营主体投入收益入股的合作模式,两年来发展瓜蒌种植1500多亩,亩均纯收入4000多元,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实现了增收脱贫。

笔者在现场看到,瓜蒌产业园的务工人员中有33名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尽管大多数已经脱贫,可他们仍然在园区上班,今年人均增加工资性收入6000元左右。该村三一村民组五保户张正宝入股合作社土地4亩,他说:“今年保底收入2000元,分红2200元,务工收入有6800元。”

首批入股瓠山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的35户村民,2017年初拿到首笔土地股份保底分红款110187元,户均增收3148.2元,其中,11户贫困户保底分红款21400.5元,户均增收1945.5元;去年底分红款41万余元已经发放。截至目前,全村120户贫困户已有119户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4万元,甩掉了省级贫困村帽子。

石头镇党委副书记左东流介绍说,笏山瓜蒌扶贫基地只是一个亮点,全镇先后建立了笏山瓜蒌、邱岗稻田养虾,三拐稻田养虾、黄蜀山瓜蒌、望城大棚蔬菜、望城中药材等6个产业就业扶贫基地。另外在笏山村和三拐村2个村流转了近30%的耕地,分别用于发展瓜蒌和稻田养虾,形成一村一品达标村。

扶贫车间织出“致富花”

拉丝、编织、绕网、包扎……走进石头镇三拐村的安徽省金海网具制造公司的扶贫车间,看到工人们在流水线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建立扶贫车间,让贫困户有了稳定的就业平台,收入就有保证。” 扶贫车间负责人赵英民说,“今年4月成立了扶贫车间,吸收了20名贫困户,月工资在1600—2000元左右。”

今年50岁的许从凤是三拐村左冲村民组村民,因公婆年老体弱多病、一双儿女上大学,家里靠几亩薄田,难以维护生计。雪上加霜的是他丈夫出了车祸,赔偿了5万多元。就在全家绝望时,村里给她介绍到扶贫车间上班,每月有1600元的收入,总算解了燃眉之急。“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心里踏实多了。” 许从凤说。

磁电、渔网和粮食加工是石头镇三大主导产业,其中渔网产业是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全镇拥有渔网企业680家,网机3100台套。

怎样发挥这些龙头企业的作用?石头镇与安徽万磁电子有限公司对接设立扶贫驿站、一站式解决贫困户就业创业问题,通过与渔网规上企业对接建设扶贫车间,加强技能培训,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如今通过渔网企业+扶贫车间的模式,带动了382个贫困户406人长期就业、稳定增收、持久脱贫。

左东流介绍,下一步,镇里争取了500多万元在镇工业园建设4000平方米的渔网就业扶贫车间。目前图纸设计、招标代理结束。即将进行施工,有望在明年初就能投入使用。8个渔网企业对接全镇8个村(社区),建立8个扶贫车间。每年镇村集体保底收益在36万元,为贫困户的稳定增收筑牢了一道坚实的保障,小渔网真的能织出“致富花”!

自主创业走上“致富路”

“这20亩豇豆从6月初开始采摘,已经卖了8万多元,一直能采到10月底,一亩地收入1万元是铁定的啦!”石头镇望城村家庭农场主左宏生高兴地说。

今年37岁的左宏生早年因父亲年老体弱,不能从事重体力活,母亲患有肺积水,常年卧床,膝下有一双未成年的孩子,全家靠他一个人在附近打零工维持生计,2014年他家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穷则思变,我身体强壮,不想戴着贫困户的帽子过日子,必须用自己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左宏生说,他以前在一家蔬菜公司打工,学到了不少技术,就琢磨着自己创业。于是,他把自己的想法向村党总支书记骆以虎说了,得到了大力支持。没有土地,村里帮他流转了30亩;没有资金,村里帮他申请10万无息贷款。

左宏生种下了30亩韭菜,起早贪黑泡在地里,辛苦劳作,当年就有了收益,“一亩收入七八千元,实现了脱贫的梦想。”有了钱之后,他添置了2台耕田机,2台小型旋耕机,还买了辆小型四轮车,考虑到蔬菜的运输问题,又买了辆大货车,为的是及时的把蔬菜销售出去。

创业成功之后,左宏生有了更大的追求。2016年,他流转了400多亩土地,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成立了合作社,吸纳了14户入股一起干,有的资金入股,有的土地入股。谭老村民组57岁的叶世萍,将家里的6亩多地入股,自己在基地打工,一天80元,中午还管一顿饭,收入入有了保证,老人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以贫困户为主体,选举出大户为致富带头人,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多户联动、抱团取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伙种养共同体,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走上致富道路。” 左东流介绍,三拐村39个贫困户入社合伙养殖龙虾,共同流转了160亩田地,利用共同集资,共同劳动实现增收脱贫。

为了帮助贫困户创业,石头镇各村成立相应种植业、养殖业专业合作社,村主要负责任人任理事长,种养大户,本村所有扶贫户,企业法人为社员。合作社里进行“统一整地、统一供苗、统一养殖、统一培训、统一防疫、统一销售、分户经营”的“六统一、一分户”的自种自养产业发展新模式。田间管理到人:村社区明确生产队长,负责安排扶贫户到田间塘头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参与管理。明确技术员定期组织防疫培训和经营开班上课。明确能人大户组织生产。确保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