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秋收机械化:农民当上“甩手掌柜”

发布时间:2018-10-15 09:12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赵德斌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又到一年丰收季,我县各地陆续掀起了秋收高潮。

在我县农村的田间地头,一台台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收割、脱粒、装车,一气呵成。

我县正抢抓当前晴好天气,加足马力开展水稻收割工作。

与记忆里的秋收场景相比,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我县秋收告别了“镰刀时代”,大型农业机械成了秋收“主力军”。

10月13日,记者走进郭河镇南圩村,放眼望去,随风起伏的金黄稻浪、轰鸣工作的农机、笑容灿烂的农民……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南圩村四组余克权的田块里,一台大型久保田联合收割机在农机手的驾驭下紧张的进行收割作业。

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红色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里往复奔驰,描绘出一幅秋收美景。

余克权站在田埂上,一边打量农机手收获水稻,一边悠闲地抽着烟,眼瞅着收割机轰鸣经过的田野,秸秆“倒下”,水稻“颗粒归机”。

细心的余克权发现,稻田里割得很干净,没有漏割一束稻穗。“看来这铁家伙真的很‘牛’。” 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到半上午功夫,余克权家的23亩杂交稻就全部收割完毕。

现年48岁的余克权种了近30年的地。往年要提前好多天忙农活,今年秋收他却不慌不忙,当起了“甩手掌柜”

陪同记者采访的县喜洋洋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农技员乔卫菊看到记者一脸迷惑,开心地告诉记者,原来余克权把自家的地托管给了他们合作社。

“整个收获季,他什么都不用干,粮食就送到了家门口。” 乔卫菊打开了话匣子。

在现场指挥调度的喜洋洋合作社理事长华胜看来,机械化效率高、农民对农机认识逐步提升、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是农机普及率大幅提升的关键因素。

华胜说:“一个壮劳力,一天也就能收八九分田。而一台现代化收割机一天能收50亩田,效率是人工的50倍还多。”

华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合作社今年种植了2万多亩水稻,40多台收割机开足马力作业,10多天就可以完成收割。“这要是人工收割,就算雇700个农民,撑死了也得一个月才能收完!”

“现在没有农民自己手工收割的了,天天上合作社等着机收的村民排得满满的。” 华胜对记者说。

和人工收割比,机械化收割不仅效率高了,而且成本也低了。

余克权感慨地说,“现在雇人每天的费用是90元,收一亩田的人工费至少要270元,而用机器收一亩田的费用才60元,你说哪个划算嘛。”

按照余克权的话来说,把土地托管给了合作社,就相当于给土地找了一个“好保姆”,“我们农民彻底省心了。”

余克权家发生的变化,只是我县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受益的一个缩影。

为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最近几年,我县健全完善以市场服务为主体、政府公共服务为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要组成的农业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土地托管。

据了解,我县土地托管实行“全托管”和“半托管”两种合作模式。对长年外出务工或无技术、无劳动能力的农户开展“全托管”服务;对有部分劳动能力、有部分技术的农户开展“半托管”服务。

我县土地托管服务中心与托管农户签订了土地托管合作协议,以统一优良品种、配方施肥、栽培技术、病虫防治、机械作业、优价收购、精细加工、精致包装、电商销售“九统一标准”,对托管土地进行管理,确保水稻高质高产。

据县农机推广站站长王立坤介绍,今年我县种植中晚熟水稻110余万亩。秋收以来,该站与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手协调联动,已组织了3100多台联合收割机参加秋收会战,大大加快了抢收进度,确保水稻颗粒归仓。

王立坤说,如果天气晴好,预计11月底可全面完成秋收任务。

如今,机械收割已成为我县水稻秋收主流。记者在各镇采访时发现,“一家老小齐上阵”的忙碌场景眼下已不多见,更多的是“铁牛”奔腾人悠闲的“机收”场景。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