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土地“管家”:激活“一池春水”

4000多个新型经营主体推动我县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16 16:21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钱明东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连日来,阴雨天气增多,水稻进入治病虫害关键期,在郭河镇北圩村王士照家庭农场,员工们正操作喷雾器紧张忙碌着。农场主王士照指着眼前的一台单架式喷雾器告诉记者:“这一套设备一天能喷上百亩,比过去背着药桶打药效率高出几倍不说,还省时又省力。”谈起如今种田,王士照自信满满。

陪同采访的该村村委会主任赵必清向记者介绍说,“王士照在村里成立了第一个家庭农场,是个‘面向黄土背朝天’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见证了土地改革的历史进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转移,带来农村社会结构出现“空心化”,一度出现土地撂荒、农民不愿耕种等现象。“村里的这些抛荒田,让我来种吧!”2008年初,王士照跑东家、串西家,承租了村里的40多亩抛荒田,开始了规模种粮之路。

王士照是村里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在起初还没有购置农业机械时,他和妻子就依靠人工劳力种地,从早到晚“泡”在田地里。“可是,一家人围着田地辛苦了几年,也没有发上财,随着种田的成本逐年上升,利润越来越少。”王士照回想过去种田的时日不禁感叹道。

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机械化迅速普及,让此时的王士照看到了新的希望。“种田要出效益,必需依托农业机械化实现适度规模种植。”王士照开始逐年购置各种农业机械。如今,他已经拥有了2台拖拉机、4台插秧机。“过去耕田靠牛背犁,收割要靠镰刀和打谷机,现在有了‘大铁牛’帮忙,效率不知道高了多少倍。”初尝改革的甜头的王士照种田的劲头越来越足,并将种田面积逐步扩大到1000多亩。

作为种植大户,王士照也见证了自己“身份”的变化。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王士照果断“上位”,成立了庐江县王士照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当初,农场种植水稻小麦,缺少农业科技帮扶,按照传统模式盲目种植,产量和品质并不高。”王士照向记者介绍说,农场成立后,在安农大和县农委的指导帮扶下,通过系列品种示范种植、病虫害防控等综合生产技术的指导,水稻品质大幅提升,产量平均亩产增收400多斤,当年就实现利润40多万元。

“做新一代职业农民。”这是王士照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记者亲眼目睹了新一代有想法、有技术、有底气的新型职业农民的风采,他们用自己的实干和汗水,从土地中收获希望和自信。

“县农委结合实际探索推动经营有规模、生产有服务、产品有订单、投入有信贷、风险有保障、科技有支撑的示范家庭农场建设,并成为全省家庭农场培育的‘样板’。”县农经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周亚军介绍说,加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大力发展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为基础、农民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联合体,加快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坐落在同大镇境内的安徽春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优质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果蔬种植为特色、生态休闲观光为辅助的新型经营主体,公司紧紧围绕“高效、低碳、优质”要求,建立优质稻麦生产基地12200多亩,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多亩和富硒果蔬采摘园800多亩,并采用柱状、塔状等不同形状的气雾栽培、非组培快繁等新技术融入农业物联网,网络化控制,引进葡萄、桃、李、杏、樱桃、草莓等各类蔬果新品种100多个和各类保健蔬菜30多种,生产基地总面积达1万多亩,并从种植品种选优、绿色生产延伸到产品加工销售各产业链,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高效融合。

此外,该公司还经过试点研究,采取整合服务对象已购买的拖拉机、收割机等统一组织对外开展农机作业,以资金扶持公司员工、合作社成员、联合体成员自行购买、管理、划片打包服务的方式,在本地和外地进行联合服务,延长服务链,解决了农机数量刚性需求,减少了资源浪费,提升了土地规模种植整体效益。

“公司创立以来就以建设综合性农事全程服务中心为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投资创办了同大科技园服务公司,马河农机合作社及植保合作社,通过建章立制,抓住水稻育供秧这一重点环节,优化服务质量,并创建机插秧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规模种植服务水平。”王尚中如是说。

截至目前,全县像王士照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安徽春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一样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达4000多家,他们在农业生产中当起了土地“管家”,实现了土地再整合,效益再提高,激活现代农业“一池春水”,推动庐江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蝶变”。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