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冬闲经济”正红火

发布时间:2019-02-13 09:02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钱良好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农谚云:三九四九冰上走。眼下正值冬季农闲时节,可是我县农民一改过去“猫冬”的习惯,纷纷加入到产业致富行列中,紧盯市场发展特色产业,在各种经营中各显其能,把“冬闲经济”搞得有声有色,红火了寒冷季节。

竹林深处采美酒

一场大雪之后,矾山镇的石峡村万亩竹海也披上了银装。

“走,跟我们一起去山里采酒去!”矾山竹海专业合作社何康一挥手,带着几名工人出发。踩着厚厚的积雪,笔者来到竹林深处,只见何康用小铁锤在碗口粗的毛竹上轻轻叩击,听到沉闷回声,就大声叫道:“这根有酒,可以采伐。”接着,工人们用电钮将毛竹齐根锯倒,顺着山坡溜到山下公路边,然后分装车运回公司,把毛竹酒筒截出来,再进入刻字、装饰、包装环节。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何康说话间拿起工具在竹子上打起孔来,一眨眼,竹子被钻出一个小孔,一股微微发黄的液体从孔中流出,带着淡淡竹子清香的酒气弥漫开来。他接了一杯,让笔者品尝,果然清冽甘醇。

何康早年只身在外工作,2017年,他辞职回乡在万亩竹海里创业,并与当地一家酒业公司合作,在毛竹身上“种酒”,目前核心基地产区有2000多亩,年产10万筒竹筒酒。

竹子“种”酒,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农民,利用冬闲时节,有了增收的项目。“以前,村民们砍毛竹卖原料,每根毛竹售价不到10元。可眼下,毛竹身价大涨。”矾山镇石峡村书记贾敬斌介绍,“村民们把下脚料竹尾加工成竹编工艺品和扫帚,也有不错的收入。”

村民卢秀英高兴地说:“以前,冬天山里冷,只能围着火炉拉家常;现在,大伙一起做竹器活,热闹得很。我每天能做50个竹灯笼,黄屯街上有专人来收购,收入近200元。”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游竹海、品竹酒、尝土菜,如今石峡村着力打造冬季旅游目的地,提高毛竹综合效益,让百姓吃上绿色生态饭,家家户户忙得热气腾腾。

泥田挖出红荸荠

“你别看现在是一个个的泥疙瘩,等到冲洗机洗一下,就会变成色泽红润的模样,便可装袋上市了。”近日,白湖镇西城村雁头村民组62岁的周善义正在带领柳风合作社社员在田间挖荸荠,尽管小雨夹着雪花纷纷扬扬洒向大地,可是他们还在铆着劲干。“往年的这个时候,不是打麻将,就是晒太阳,现在成为合作社社员了,一年到头都有事做,冬天再也闲不住了。”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只见杨柳圩内连片的荸荠田内,农民在收荸荠,经纪人在打包、装车、发货,好一派水乡丰收图景。

“今年雨水好,亩产达到5000斤,每斤田头价卖到2元,每亩收入上万元是铁定的啦!”在柳风合作社的荸荠集散地,经纪人周利元正在前后张罗着,对眼下的产销两旺的红火局面言于溢表,“现在正是吃荸荠的旺季,各地客商催货的电话都打爆了。你看,这一车货现在发往长三角地区,明天晚上就能端上居民的餐桌。”

周利元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村里开始大面积种植荸荠,当时都是一家一户的散打,形不成气候。在秋天的时候,就全部采收完毕,因为集中上市,买不上好价格,现在错锋销售,成了“香饽饽”,每天有10多吨荸荠销往外地,成为冬令时节餐桌上美味。

由于错锋销售,带热了“冬闲经济”,村民们在家门口打工,每天都有150元的进账,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温室大棚兰花香

“叮咚、叮咚……”网上订单的声音此起彼伏。工作人员将一摞摞用于特快专递的兰花空运盒整齐地码在墙角,等待快递公司来揽件。“每年元旦过后至春节这个时间段,是销售最旺的时节,每天将近有2000多个订单,也是用工最旺盛的时候,每天需要100多个工人。”“兰之洲”公司总经理王金堂高兴地说。

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走进位于台湾农民创业园“兰之洲”公司的温室大棚, 5万株蝴蝶兰竞相争艳,提早迎春。红的、粉的、黄的、紫的蝴蝶兰花期正浓,像一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飞落在绿油油的叶片间,吸引众多观赏者的目光。

“蝴蝶兰这时候很好销,一天要卖出1000多盆,我们加班加点包装还来及。”同大镇施丰村村民倪志华说,“我们实行计件制,一天收入100多元,已经干了3个多月,发了1万多块钱,今年可以过个‘肥年’了。”

往年,老倪农闲时喜欢打麻将,经常输得连过年费都没有了。今年得益于“兰花经济”,他的“冬闲”变成了“冬忙”,腰包也鼓起来了。

在种植车间,笔者看到工人们正在用利用花生壳、棉子壳作原料,并伴入石子填进花盆,然后将一株株兰花种进去。“在这里上班,既暖和,又舒服,比在家猫冬好多了。”家住郭河北圩村的王凤芝乐呵呵地说,“我们种花的工人一天80元,可以干到年三十,还有免费午餐哩!”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