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沾着泥土的“板凳会”有心意更有“新意”

沾着泥土的“板凳会”有心意更有“新意”

发布时间:2019-06-13 10:31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赵德斌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几条板凳,一张桌子,村“两委”干部、村民组长和部分村民代表坐成一圈,促膝交谈,屋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6月9日晚,在矾山镇石峡村山岭组李中山家中,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会”拉开了序幕。

村干部就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跟村民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进行答复。

“石峡村山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只有丰富的林地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效益。”李中山边抽烟,边皱起眉头提出问题。

在李中山看来,其主要原因就是种植品种是“大路货”,泡出来的茶水黄浊苦涩,被戏称为“老茶婆”,“市场整体竞争力不强。”

“这些年村里大部分茶园已经荒芜,实在可惜了。”李中山重重地叹了口气。石峡村田洼组的村民组长贾金连接过话茬:“我们村的茶叶生产只满足于小打小闹,不仅成不了气候,还会严重挫伤村民种茶的积极性。”

在思索了片刻后,石峡村党委书记贾敬斌答复道,我们境内的猫头山山势高峻,云雾环绕,具备良好的高山茶生长环境。“先在这里搞个标准茶园试点,你们看中不中?”他诚恳地征求意见。

“这个办法行得通!”贾敬斌的话音刚落,会场立即响起一阵阵掌声。

会议越开越热闹,接下来,从茶园开垦改造到茶树良种引进,以及路通、电通、水通等配套设施建设,参会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发表各自的想法和看法。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沉浸在对村子今后发展的憧憬中,连闷热的天气、蚊虫都没能惊扰到大家。

“板凳会”结束时过了晚上10点,一些群众依然不愿离开……

像这样的“板凳会”,眼下在矾山镇已是常态化。

陪同记者采访的矾山镇负责人丁磊介绍说,镇联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进组入户,以自然村、农家屋为单元,拉三两条板凳就能开个会,群众亲切地称之为“板凳会”。

小小的板凳,干部群众围坐下来,面对面地宣传政策,开展工作,现场了解村民的所想、所盼、所疑,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不断增加政策执行的透明度。

“板凳会”的话题很多,包括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道路修建、环境治理、扫黑除恶、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往往是群众提问,干部来解答。

矾山镇要求党员干部开好“板凳会”,以这种“平起平坐”的交流、沟通方式,打破台上台下的隔阂,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集群智、聚众力、谋发展。

丁磊认为,“板凳会”接地气,既把惠民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将村情民意收集在第一线,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板凳会’是个传递‘正能量’的好平台。我们要用好‘板凳会’,就得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在把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提上去的同时,为镇村各项工作汇聚强大的动力。”丁磊对“板凳会”这种工作模式非常满意。

有了心意,更有“新意”,“板凳会”让俯下身子、把“冷板凳”焐热的干部更加“接地气”,赢得广大村民的真心欢迎和高度认可。

“以前总觉得这些坐‘皮沙发’的干部不接地气,几次‘板凳会’上谈心后,才发现这种工作模式虽然简单,可解决的问题却真不小。”提起“板凳会”,李中山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矾山镇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主线,零距离接触村民开好“板凳会”,架起了干群的“连心桥”,做到了“知民意”,“理民情”,“顺民心”。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矾山镇以“共商项目建设、共谋产业发展、共议村情事务”为主题的“板凳会”遍地开花,已召开2200次,参与群众3.5万余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7大类1600多条,其中1530条已回复解决。

如今在矾山镇,“有问题,到‘板凳会’上说去”几乎成了当地广大村民的一句“口头禅”。“问情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板凳会”不是“面子会”,而成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里子”工程。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