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从茅草屋到小洋楼:孙照权真切的获得感

发布时间:2019-10-09 15:49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钱良好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盛桥镇金城村甲湾村民组67岁的村民孙照权过去家境贫寒,结合党的富民政策,经过艰苦奋斗,他家的住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起初的几间土坯茅草房,到现在住上了小洋楼,日子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一个普通百姓家庭住房30年变迁,从居者忧其屋、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可以感受到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安居乐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国庆节前夕,记者来到孙照权家,他的大儿子孙柏林从合肥回来,他和老伴在张罗着一桌好饭菜,一家人将在一起吃个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望着眼前的火红光景,他不禁回忆起过去的艰苦日子。

孙照权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三个弟妹,父母在家种田,在他的记忆里,一家人从小就挤在三间破房子里。那是祖上传下来的房子,到他父亲手里,住房已经破旧不堪。遇到天下大雨,屋里地上摆满了面盆、脚盆和钵盂之类的容器,那是用来接雨水的。家里的地是泥土地,屋子一漏雨,地上湿漉漉的打滑。

后来自己到了成家年龄了,全家节衣缩食,给他盖了四间土坯草房,他就在这里娶妻生子,一步一步地奋斗。

“当年我们兄弟分家,我只分了四间草屋,都是土墙,屋又漏雨,父母身体不好,家里非常困难。”孙照权回忆说:“改革开放后,我们家分了几亩田,我们辛勤劳作,忙时回来种地,闲时出去打工,生活渐过渐好。”

生活就这样平淡而辛苦地过着,手上有了钱之后,孙照权把老房子翻修了一下,换上瓦顶,解决漏雨的问题。可是,老房子由于年代久远,墙体东倒西歪,一场暴风雨之后,老房子坍塌了。

“1997年夏天,我上初中,周末在家洗完澡要去学校住宿,刚出门100米,只听到‘轰’的一声,我们家的土房子就塌了。”孙照权长子孙柏林说起当初的情景,眼含泪花:“那时候也没地方住了,父母种田攒了一点钱,东挪西借盖起了两屋楼房,一家人总算有了一个不怕刮风下雨的日子了。”

虽说房子盖起来了,可是欠下的七八万元债务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来,老孙和妻子节衣缩食,除了种好几亩责任田,还四处打零工,攒钱还债。

孙照权妻子胡宗芳说起那段日子,心里总有道不完的苦楚:“每年老孙在外打工挣点钱加上买点双晚稻的钱,都还掉了,没钱过年。孩子们都没有添上一件像样的衣服。”

转机出现在2000年。当时由于农村大面积土地允许个人流转承包,孙照权和胡宗芳外出承包了100多亩水稻田,经过几年的努力,不仅还清了债务,还节余了不少钱。

这时,两个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大儿子孙柏林大学毕业在合肥开了一家公司,小儿子在家帮他打理田地,家里人口也增加到了7口人,原有的两层楼房不够住了。老孙盘算着在老宅基地上扩大一些面积,大儿子孙柏林在合肥找了一家公司设计了一个小洋楼图纸,老孙一看,就喜欢上了,当即拍板定下了。

小洋楼盖起之后,成了村里的一大亮点,周边的村民都来参观学习,投来了羡慕的目光。老孙家里的居住条件一下就宽敞起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房间。宽敞的厅堂,明亮的房间,宽大的采光阳台。这样的感受,是过去住在低矮的旧房里所无法体验的,老孙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

到了午饭时间,老孙把哥哥和弟弟也请来了,大家坐在一起喝了几杯小酒,其乐融融。抚今追昔,觉得现在村里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住房,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过去低矮的草房再也找不到踪影了。

“30年来,草房换瓦房,瓦房又换楼房,楼房换洋房,党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我们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越来越多。”孙照权感慨地说。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