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李方珍:扎根乡村育“桃李”

发布时间:2019-10-23 17:04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钱良好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三尺讲台写春秋,满腔热情爱教育。她24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收获了桃李芬芳,赢得了一方群众的肯定和赞誉。她,就是冶父山镇平安小学支教老师李方珍。

为了儿时梦想,她选择留在乡村任教

温和娴静,一身朴素得体的衣着,一副和蔼可亲的笑脸,这是学生们眼中的李老师。严谨谦恭,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幽默风趣却一丝不苟,这是同事们眼中的李老师。

“当老师是我儿时最大的梦想,与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快乐无比。”见到李方珍时,她正从讲台上走下来,手上拿着书本,脸上挂着微笑,阳光打在她身上,微风吹动着她的衣襟……

1996年,李方珍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选择到淮南市潘集区夹沟中学任教,1998年调入我县白湖镇杨柳初级中学。2001年为支持丈夫工作,毅然选择到白湖镇杭头小学任教,在圩区做起了“孩子王”,这一教,就是20多年。

杭头小学地处杨柳圩心,四面环水,条件艰苦,而且教学任务繁重。她在简单安顿好家务后,很快就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工作之中。她虚心向老教师请教,认真揣摩复式教学方法,精心撰写教案,很快就掌握了复式教学的方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都喜欢上她的课。课后,她和孩子们一起踢球、做游戏,虽然操场坑洼不平,但孩子们都喜欢到学校里来,玩得不亦乐乎。很多离开那里的学生,只要回忆起那段快乐的日子,都是满脸的幸福和喜悦。

为了那份牵挂,她到最缺教师的村小支教

2018年,组织上考虑到李方珍长期患病,调她到离家稍近一点的学校——冶父山镇中心小学任教,这次她又义无反顾地选择到该镇最缺教师的平安小学支教。

“中心学校有很多优秀教师,不缺少我一个,相比较而言,山区的孩子们更缺少老师。既然是支教,就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李方珍说。

班上有个叫耀斌的男孩,母亲早亡,父亲在外打工,常年跟随奶奶生活,性格孤僻,很不合群,对学习也没兴趣。李方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和他的父亲联系,劝他多跟儿子沟通。

对于这个孩子,李方珍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跟他谈话、聊天,只要有一点小进步,就时不时地在课堂上表扬他,孩子很受触动。渐渐的,他像变了一个人,微笑时时洋溢在脸上。

“在乡村,像耀斌一样的留守儿童特别多,对于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和细心。”李方珍说。在她的班级留守儿童占到全班人数的80%,一些学生性格孤僻,缺少家庭关爱和陪伴。李方珍把这些名单一一列出来,记在心里,随时随地注意跟他们交流,关心他们的一举一动,成为他们精神上和生活上的拐杖。

平安小学地处偏僻山区,每天早晨7:50李方珍会准时出现在班级门口,从没间断。午饭是孩子们最轻松的时刻,这时她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孩子们的梦想、爱好、特长会在这时一股脑儿地向她诉说。午休时,她就坐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熟睡的面孔。家访通常要走十多里的山路,她常常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她说:“自己苦一点不要紧,决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

为了教育事业,她长期与病魔抗争

忙校事、忙家事、忙自己的事,李方珍一年四季都像旋转的陀螺,没有停下来的时候。丈夫在县政府工作,早出晚归,无法顾及家庭。女儿就读庐江二中,面临高考的关键阶段。家里的大事小事全落在了她一人身上,可她从不言苦。为了乡村孩子,为了这个家,她长期与病魔抗争,可在她心目中,学校和学生才是她生活的主角。

那还是1998年10月,李方珍正在上课,突感身体不适,前往医院检查。经上海中医院、安医附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说实在的,当时看到诊断报告时,感到天昏地暗,因为我知道这个病目前是无法治愈的,属于高风险、高死亡率的疾病,感到万念俱灰!”20年后李方珍回忆说,“可是学生和学校给我送来了关爱,鼓舞了我战胜疾病的勇气。”

“既然不能改变现实,那就要做一个快乐的使者,把每一天都过得快快乐乐的,爱家人,爱学生!”凭着对生命和教育事业的热爱,李方珍坚持边治疗边抱病工作。她说,作为一名“园丁”,培育一个个学生成才,就感觉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我现在每天必须坚持吃药,忌口忌食,不能劳累,不能熬夜,怕光、怕冷、怕热、怕感冒,每年的医药费也得上万元。”李老师淡然道,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她现在每年只得利用寒暑假住院治疗。既然无法驱赶病魔,就得积极面对生活,把自己活成一束阳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李方珍用24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奉献表达了自己对乡村教育与农村学生的真诚热爱,送出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乡村学子……用语言播种,用粉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李方珍于平凡工作中彰显了大爱,在教书育人中书写了忠诚。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