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生态放养 螃蟹“吃香”

发布时间:2019-11-20 15:32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赵德斌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初冬时节,白湖镇的黄陂湖大闸蟹开始大批量上市,迎来丰收季。

白湖镇的蟹农们也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一农场绘就“丰收图”


每天清晨天还未大亮,在位于白湖镇黄陂湖大闸蟹养殖区的邓湖村星飞水产养殖家庭农场,陈红星、陈飞两兄弟就早早起了床,撑一只小船,摸黑划到放好的网笼边拉笼起蟹。

11月17日清晨,在邓湖村委会主任肖基富的带领下,沿着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记者来到星飞水产养殖家庭农场的大闸蟹养殖基地。

“今天这最后一笼蟹个头还真不小,估计个个都有三四两重。”看看网里一个个吐着清沫、张牙舞爪的“宝贝”,陈红星一脸兴奋。

陈飞带领养殖基地的员工们正紧张地捉大闸蟹,并把捕获的大闸蟹一个一个称重,按个头大小装进不同网袋里。“现在正是膏肥蟹美的时候,我们可忙惨了。”他一边用手捶着腰,一边乐呵呵地说。

满塘的大闸蟹就是全年收成,看着满载的收获,每天再辛苦,陈红星、陈飞的脸上也都写满了丰收的喜悦。

陈飞告诉记者,他们农场的大闸蟹养殖面积520多亩,年平均产量5万斤以上,产值约260万元。“今年每亩水面产量在200斤左右,亩产值可达1.1万元,亩纯效益超过6000元是板上钉钉的事。”陈飞喜滋滋地说。

肖基富说,黄陂湖大闸蟹一直保持人放天养的养殖模式,“生态蟹”长势良好,现在已经大量上市,正源源不断地“爬上”消费者的餐桌。


一片湖滋养“生态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黄陂湖是合肥第二大淡水湖泊,整个湖区没有任何污染,水质各项指标均处于二类水质状态。湖内水草丰茂,全天然的水生物资源是大闸蟹生长的理想场所。

据悉,黄陂湖上游有口温泉,泉水常年汇入黄陂湖,为大闸蟹生长提供了丰富的矿物质元素。优良的水质成就了蟹农养殖的底气。

最近几年,白湖镇以“蟹业转型”和“生态循环”为主线,不断改变传统养蟹方式,全力推广“植草、移螺、调水、稀放”的生态放养模式,养护和修复大闸蟹生态系统,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每到年底,我们把池水放掉后开始晒塘,正月撒草籽。次年三月时,再放入泥螺,最后再放蟹苗。水草和泥螺,荤素搭配,既是螃蟹的主食,也能净化水体。”陈飞对记者说。

“简单地说,大闸蟹的生态养殖,就是一个‘前期养草、后期养蟹’的模式,有利于提高螃蟹养殖的品质和产量。”陈飞如数家珍:“这样生产出的大闸蟹自然个体硕大,背青肚白,膏腴黄满,滋味醇美。”

随手在蟹笼里抓出一只大闸蟹,陈飞说:“你看这蟹,壳青肚白、金爪黄毛。只有好的环境,螃蟹才会有这样好的品相。”他的语气中透露出满满的自豪。


一只蟹趟出“致富路”


精心呵护的优良生态环境,造就了出产优质大闸蟹的“温床”,在“宜居”的自然环境中“快乐成长”的黄陂湖大闸蟹,是纯天然的绿色水产品,获批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横行”韩国、日本、港台等国家和地区。

据当地蟹业协会介绍,白湖镇现有大闸蟹养殖规模约1.1万亩,每年平均产量1200吨以上,产值达1.6亿元。大闸蟹已变身百姓致富的“金钥匙”,成了带动白湖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主导产业。

“要生态,也要富民。要产业,也要环境。”白湖镇党委书记叶国玉说,近年来,白湖借助生态养蟹,既美了环境,又推动了螃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生态富民效应逐渐放大,生态环境指数与富民指数同步提升。

叶国玉表示,接下来,白湖镇将进一步推动传统蟹业转型升级,打造最宜蟹居的水生态环境,提升大闸蟹生态品质和效益,积极探索蟹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径,让当地群众共享绿色、生态发展“红利”。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