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论文写大地 成果结田间

发布时间:2020-07-15 10:20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钱良好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我县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建产学研基地,打通校园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让先进科研项目落地开花结果,促进农业增质增效,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实现一举双赢。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同大镇古圩村的庐江县皖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姜涛正在向专家汇报今年的种养情况,望着眼前禾苗葱绿、鱼肥虾壮的情景,他深深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效益。

今年34岁的姜涛早年在外地做服装生意,后来返乡创业,承包了2000多亩田地,起初几年因为走稻麦两季的种植老路,一年忙下来,赚不了几个钱。“原先像我们常规水稻种植时,肥料每亩要80至100斤,包括打三次农药,要除两次草,费用比较高。”

于是,姜涛想到要改变耕作模式,但苦于没有技术和项目支撑。就在这时,安徽农业大学皖中综合试验站站长王华斌带着专家来到他的田头,给他推荐了稻虾共作项目。听了专家的详细讲解,姜涛喜出望外,当即就拍板定下来干。稻子收上来之后,他没有再种麦子,而是请来了挖掘机,将田块周边深挖了水沟,次年春上,他灌水放虾苗,实行稻虾共养。

“通过跟安农大合作,搞了这个产学研基地,引进了一些好的品种、好的种植模式,整个效益提升了很多,肥料的使用量也降低了很多,纯利润可达3000元一亩。”姜涛说。

紧接着,姜涛在专家指导帮助下又发展了鲈鱼稻、甲鱼稻、黄鳝稻等共作模式,把基地搞得风生水起,收入逐年增加。

安徽农业大学皖中综合试验站坐落在郭河镇南圩村和北圩村,共有三块牌子,总建设规模2010亩,其中核心区503亩、示范区1507亩,并探索以大学为主体、“政府+基地+专家(农技员)+企业+农民”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我们这个试验站的建立,就是解决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与技术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的链接和纽带问题。”王华斌介绍:“我们安农大的很多成果、品种、专利、技术目前从试验室走到田间地头,从高校走进产业基地,把人才培养植根于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这个试验站每年承担课题研究项目15项以上,研究与集成、转化、示范、推广20多项科技成果,带动农作物增产增质增效。同时承接学生和新型职业农民实习实训、推动大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卓越农艺师和新型农场主。

在试验田里,安徽农业大学2018级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生朱铁忠正在进行施肥与水稻分蘖的研究,他说:“我们现在借助这个平台,主要是增强了自己的实践本领和专业知识,为乡村振兴和粮食增产增效,尽自己的一份努力。”

针对我县传统农业较多的状况,专家和学者们做了广泛研究,并把成果运用到实际当中,为我县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华斌介绍,试验站建成5年来,他们在当地选育筛选、培育的新品种有960多项,我们示范新模式、新技术有近300项,培育或者是培训的场次有600场次,引导农大的毕业生到当地创业、创业孵化的近七八百人次,为庐江下一步现代农业的发展、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的目标的实现,做了非常有力的科技支撑、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工作。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