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葡萄脱贫记:万山镇“甜蜜果”成贫困户“致富果”

发布时间:2020-09-16 17:17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赵德斌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初秋,万山镇的葡萄进入丰收季。

9月13日,记者来到万山镇闸山村的庐江县岭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葡萄种植基地,只见大棚内椭圆形、黄绿色的阳光玫瑰挂满藤架,在绿叶衬托下显得格外诱人。

葡萄熟了,最高兴的就是闸山村的老百姓了,因为这些沉甸甸的葡萄,承载着村民们沉甸甸的脱贫致富希望。

闸山村曹井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成仓是受益者之一。

记者遇见张成仓时,他正在地垄行间穿梭,进行采摘作业。随着剪刀的“咔嚓”声,一串串葡萄便落入他身旁的塑料筐里。

瞅着眼前鲜嫩水灵的果实,张成仓面带微笑,脸上的皱纹也舒展开来。他说,自从村里有了葡萄园,他就把家里两亩多地流转出去,每年有1600块钱的进账,平时在基地里面干活,一天得100块工钱,“现在收入还是可以的。”

“早些年,我都是到外地建筑工地打零工,现在年纪大啦,跑不动了。幸好家门口有这么一家公司,活也轻松,还能顾到家,地里的活也能干上。”张成仓笑着说,每天瞅着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就觉得生活有奔头。对于稳定脱贫,他信心满满。

交谈间,一筐葡萄已采收装满。张成仓用搭在脖子上的毛巾擦去脸上汗水,随后把装满葡萄的三轮车开往包装车间。他的身后,弥漫着浓郁的果香。

据岭南生态农业总经理周传长介绍,目前有30多个村民在基地务工,其中不少是贫困户,用他们的话来说“现在这日子,过得和葡萄一样甜。”

“一颗葡萄”给闸山村群众带来了红火日子。难怪在闸山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文生眼里,葡萄不仅是企业的“摇钱树”,更成了村里贫困户的“脱贫果”。

闸山村属典型的丘陵地带,资源贫乏、产业单一、基础设施落后,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是当地有名的省级贫困村。

过去,闸山村农民基本都是靠种些传统的农作物,来作为家庭的第一经济收入,种植效益不高,且大部分农田易旱,很难脱贫致富。早年这里“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民谣,道出了许多村民的辛酸与无奈……

如何帮助贫困户增收致富?最近几年,闸山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把单一的经济模式营造向着“短、平、快”效益转化,引进岭南生态农业的葡萄种植项目,盘活山区资源,激活山村经济,有效地帮助贫困户长期稳定脱离贫困行列。

“从目前效益来看,证明了当初引进和发展葡萄种植项目的正确性。”胡文生高兴地说。

眼下,闸山村除了葡萄,还兴起了草莓、蓝莓等一批水果种植产业,面积达620亩,初步形成了四季水果链。胡文生说,通过固定用工和临时用工两种方式,企业为村里37户贫困户提供田间管理及果实采收、加工等就业岗位,贫困户人均年增收4000多元。

闸山村只是贫困户依附在农业产业链上“甜蜜”增收的一个缩影。

陪同采访的万山镇负责人孙良杰说,产业兴才能农村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之一。闸山村葡萄产业项目的引进,改变了单一传统产业结构,使土地“生了金”,让村民尝到了现代农业的甜头。

“产业选择对口,土地焕发活力。”孙良杰表示,接下来,万山镇将以产业兴旺为抓手,进一步挖掘田间地头的发展潜力,不断引导传统农业向精致高效转变,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多元化发展路径,助推乡村振兴,促进产业更兴、乡村更美、农民更富。

同样一片天,同样一片地,最终种植的效益却完全大不相同。闸山村的小葡萄“串”起了贫困户脱贫增收致富的大产业,反映着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方向,打造出了一个生动的致富奔小康样本。

踏上归程的时候,记者放眼回望,一座座葡萄大棚鳞次栉比,一栋栋农家小楼散落于山水之间,村民们脸上也写满了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