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虾田米”长成记——粒米提质增效的背后

发布时间:2020-10-21 16:52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赵德斌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秋收时节,我县迎来水稻收获季。

连日来,农民趁着当前晴好的天气抢收水稻,放眼望去,金灿灿的稻浪随风翻滚,收割机在稻田间来回穿梭,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丰收图”。

10月18日,在柯坦镇城池村巴屯稻虾种养专业合作社连片的稻虾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饱满而匀称的谷粒闪着点点金光,正在作业一台台收割机发出“轰隆隆”的声响,处处洋溢着秋收的喜悦。

眼瞅着在农机手的操作下,一行行水稻被切割卷入脱粒仓,脱粒、装车一气呵成,巴屯合作社的理事长郝建东喜笑颜开:“今年收成好,亩产量超过1400斤,加工成大米在1000斤左右。眼下‘虾田米’金贵得很,每斤卖到5块多呢。”

“虾田米”的“身价”有这么高?看到记者一脸迷惑,郝建东开心地说:“别的地方大米2块多一斤,我这里的‘虾田米’比普通大米价格的高出两倍,还供不应求。”

记者在稻虾田的田埂上转了一圈,发现这里面还真的大有学问。

“稻虾共作”的农田很讲究,基本都是在田埂边挖一条“L”或者“U”形的深沟。郝建东告诉记者:“在稻田里种稻养虾,这样做不仅方便机械化耕种和收割,也可以让深水里的虾个头更大,明显提升了土地的产出效益。”

据郝建东介绍,这几年,合作社积极推广“稻虾共作”生态发展模式,即在同一片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采取稻虾共生、稻虾互补的方式,实现从单一的种植向高效的种养一体化转变,做到了“一水两用、一地双收”。

郝建东解释说,种养过程中,稻田的水面给龙虾提供了良好生长的环境,而龙虾的排泄物还可为水稻提供天然的有机肥,水稻与小龙虾“相亲相爱”,形成了水稻护虾、虾吃虫草、虾粪肥田的效果。

同样的稻田,为何种出的大米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郝建东说秘诀就在稻田下面:“因为小龙虾对水质要求高,在水稻生长期间不能喷洒过多的农药和施化肥,所以生产出的‘虾田米’都是绿色无公害的。”

“这种生产方式节肥、减药、环保、增收,是提高农业效益的好办法。”陪同采访的柯坦镇党委书记李杰峰对记者说。

李杰峰说,稻虾综合种养在提升稻米品质的同时,其绿色生态的培育方式受到日益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青睐,提高了稻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对“拉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辐射效应明显。

据了解,由于品质持续提升,巴屯合作社生产的“虾田米”主要通过买主订单认购方式出售,远销上海、乌鲁木齐等大城市。“巴屯”品牌的名头响彻大江南北。

如今,巴屯合作社稻虾共作区已发展到1400亩,依托优质“虾田米”和龙虾产品,合作社正在积极对接加工厂和销售市场,拉长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按照郝建东的景愿,计划到明年底在长三角地区建成20家中式餐馆和体验店,以进一步吸引人气、增加名气,扩大产业发展的影响力。

巴屯合作社大力发展“稻虾共作”的生态农业模式只是我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

长期以来,农民沿袭“一麦一稻”、“一油一稻”、“一年双季稻”等传统种植模式。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我县农业如何转型发展,走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为加快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我县针对粮食价格“天花板”不断下压、农业成本“地板”刚性上升、种粮效益低下的实际,积极推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努力打造“虾田米”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围绕自然资源分布、发展现状,我县重点打造稳产、生态循环、特色鲜明的虾稻示范基地,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规模推进,使示范区及周边辐射带动区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与此同时,组建成立了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指导组,加强稻虾共作生态机理、种养方式等创新研究,重点对配套水稻种植、水产养殖、生态保护等关键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生产效益不断提升。

我县还突出品牌建设,实施稻米、龙虾品牌“双轮驱动”,支持虾稻知名品牌创建,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宣传推介,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和产品质量评比活动,提高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产业综合实力。

截止目前,我县发展虾稻综合种养面积达16.6万亩,从事稻渔综合种养合作经济组织120个,大户700多户,初步实现了“1313”目标,即亩产优质稻1000斤、小龙虾300斤,实现亩产值1万元、效益3000元。

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周认为,稻虾综合种养模式既保障了“米袋子”又丰富了“菜篮子”,是一条“不牺牲农业和粮食、不牺牲环境和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实践证明,‘虾田米’顺应消费升级,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有效提升了稻米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吴周感慨地说:“生态农业的理念和实践符合国家农业发展的方向,已释放出品牌价值的溢出效应。”

吴周表示,接下来,我县将更加注重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在坚持生态种植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做大做强一批叫得响、信得过、价值高的农业品牌,引领传统农业迈入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使“虾田米”成为农民的致富“金米”,为乡村振兴蓄积强大的新动能。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