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这群“红管家”不寻常

发布时间:2020-11-12 08:26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赵德斌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在郭河镇潘墩村桥头自然村社区公园的建设现场,多名施工人员在机械的配合下,正抓紧晴好天气在绿化带中栽种苗木花卉,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11月8日大清早,眼瞅着工地又恢复了施工,赵世红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

这个公园是今年郭河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的重点工程之一。公园建成后,将成为村民纳凉聊天、健身休闲、文娱活动的好场所,还为潘墩村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

但是,这个让大伙受益的项目,在施工过场中却遭到了桥头组村民凌代生的阻挠。事情缘于凌代生担心在家门口建公园,会挡住自家的“风水”,于是以各种理由不让建,阻止不成后,故意设置障碍拦阻车辆出入,致使工程建设无法正常进行。

迫于无奈,施工方找到潘墩村旗杆党支部德高望重的赵世红,希望这位“红管家”能够出面调解。

为切实解决好这起纠纷,赵世红多次找凌代生,一边展开法治教育,指出社区公园是重点工程,应该理解支持和配合。一边要求他“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保持清醒的头脑,克制急躁情绪和鲁莽行为,不能因为一时冲动就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在赵世红的耐心劝说下,凌代生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停止干扰施工。

一场纠纷就此画上圆满的句号,保障了桥头自然村社区公园的顺利施工。“其实,我们做工作很简单,一是有担当,二是讲政策,三是重感情。”赵世红说:“这个感情就是将心比心,我们把心捧了出来,大家就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像赵世红一样,潘墩村宋庄党支部的“红管家”潘立仓也有相同的体会。

日常工作中,潘立仓把解决问题作为重点,做到出实招、动真格、见实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每当生活中的琐事矛盾得到化解的时候,也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前一阵子,家住潘墩村潘庄组潘家两个儿媳妇因为对多年前分家时家产分配不均而产生积怨,对年过八旬的婆婆雇大翠不尽赡养义务,经常吵得不可开交,谁来劝都碰到“一鼻子灰”,起不到任何效果,气得亲戚邻居都不搭理他们。

潘立仓得知情况后,轮番耐心细致地给妯娌两做工作,对他们赡养老人推诿扯皮的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并从社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其进行教育,希望双方尊重老人,不能因存在分歧、过节等原因而不赡养老人,否则就有可能会承担法律责任。

经过潘立仓不懈的努力,最终达成共同出资赡养和照顾老人的一致意见,妯娌二人握手言和。这起赡养纠纷的成功调解,既维护了老人的合法权益,使得耄耋之年的老人可安享晚年,也修复了家庭关系,一家人又其乐融融的坐在了一起。

在潘墩村潘墩党支部“红管家”钱俊的衣袋里,有一个随身携带的皱巴巴的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的记满了群众的急事、难事及杂事。这些年来,他时刻把乡亲们的大事小事都装在心里,谁家有困难,谁家需帮忙,一个电话,不管刮风下雨天气,他都会随叫随到。

在潘墩村安跟组,记者遇到了正在为张克荣上门送药的这位乡村医生。现年78岁的张克荣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全身关节肿胀变形,无法行走,生活自理都成了问题。为减轻患者痛苦,钱俊定期入户为她检查病情,还经常送医送药,给老人按摩,悉心照料。

在钱俊的精心治疗下,现在张克荣疼痛感几乎没有了,已经可以独立行走,生活也基本能够自理。老人激动地说道:“是钱大夫治好了我的病,对我的照顾比自己的亲人还要亲,他的这个恩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干了大半辈子村医,早已习以为常了,一天没人找心里还闷得慌。在村民看来都是些小事,但对我来说,通过一件件服务群众的小事,让他们感受到网格服务的真情与温暖,也很好地体现出‘红管家’的价值所在。”正和记者谈着话,钱俊接了个电话,便又心急火燎地赶往另一个村民的家中……

“‘红管家’隔三差五上门走访或主动联系承包网格的村民,做好‘听民意、讲政策、帮困难、劝吵架、看生病’五件事。”潘墩村党委副书记蔡伟生说,网格“红管家”创建以来,村里的治理工作更加接地气、贴民心、顺民意。

乡村发展好不好,基层治理能力很关键。为有效地解决村级负担过重、活力不足的治理难题,今年以来,郭河镇紧扣“党建+社会治理”创新,深化拓展“红色服务”功能,探索推行“红管家”服务管理模式,夯实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最后一步路”。

作为这“最后一步路”的践行者,“红管家”有着严格的选拔标准。郭河镇制定办法,挑选当地威信较高、群众基础较好和管理服务能力较强的在职党员、支部成员、党小组长、党员群众等基层骨干担任“红管家”,并将所有村、社区划分为46个片区266个网格,每个网格里配备1名“红管家”,推动“红管家”下沉网格一线,实现了对村民组或自然村的全覆盖。

这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群众满意的“红管家”队伍,有效激发了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切实解决了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的问题,增强了网格办实事解难事能力,逐步形成了“建强组织、做实网格、凝聚力量、服务群众”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郭河镇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洪义说,乡村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红管家’服务模式,能使党的活动更为灵活、更贴近实际,让党员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做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有情必知、有疑必解、有事必帮’‘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洪义表示,接下来,郭河镇将以党建引领为主线,抓实、抓细、抓新乡村治理,彰显“红”的特色,体现“治”的成效,真正让基层党组织“火起来”,让红色基因“红起来”,让村民幸福指数“升起来”,把乡村善治推向新境界。

如今,在郭河镇,到处都能看到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手提红袋子的“红管家”忙碌的身影,他们正发挥着政治引航员、村居啄木鸟、邻里守望者的作用,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村头巷尾,走访社情民意、回应民生诉求、解决矛盾问题。村民亲切地称他们是自己的“贴心人”、网格的“好帮手”、村组的“大管家”。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