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三良”成农民增收“三宝”

发布时间:2021-01-21 16:39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赵德斌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近年来,我县加快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种粮收益最大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日前,笔者在我县农村采访中发现,虽然受去年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导致这个县少数产粮区粮食歉收,但不少地方的秋粮仍获得不错的收成。在大灾之年,良种良法良田共同作用,凸显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当地农民自豪地说:“如今,农业已不再是一个靠天吃饭的产业。”

种了半辈子田,乐桥镇浮槐村的双岗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倪晋龙深有感触:“过去种普通稻,一亩地毛收入才1000元左右,刨去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等开销,也就剩下200多元。”靠传统生产方式,水稻产业难以突破发展的“天花板”,倪晋龙觉得,要想种好地,就得换个种法,打开发展新空间,瞄准高质高效发力。经过一步步的探索,倪晋龙了解什么稻种优质,哪些种植模式管用,如何实现田块丰产高效,总结出了一套提高农业附加值的办法。

农以种为先,粮食质量如何,种子质量是第一步。倪晋龙认准一个理儿:“好种子才有可能产出好粮食。”这么多年下来,合作社地里的稻种更新了好几轮,通过反复比对,他最终筛选出适合本地气候、土质的“徽两优898”、“镇糯20”等优质高产、抗逆品种为主的当家良种品系。“水稻单产提高了三四百斤,每斤价格高出市场零售价2毛多钱。”倪晋龙算了一笔账,神情颇为得意:“优质稻和常规稻相比,不仅产量高,价钱也高。我走生产优质水稻的这条路子是走对了。”

“当然,优质水稻离不开与之相配套的绿色高产种植技术模式。”倪晋龙打开了话匣子,对笔者说优良品种也需要优良的种植方法。据倪晋龙介绍,合作社基地的水稻栽种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也不用除草剂,全部采取统一供种、集中育秧、统一栽插的方式进行栽植,并通过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在和倪晋龙的交谈中,笔者发现他真的不愧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

地处偏远、空气清新、土壤肥沃……真正好的水稻,需要好山好水养育的良田。“良田才能长出好庄稼,优良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倪晋龙对此深有体会。在保证水稻质量的同时,合作社则更多在品质上下功夫,扎实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并将冬绿肥和秸秆还田,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了土壤通透性,增强了土壤肥力,力保农田土壤养分平衡。“你还别说,这样的田块不但粮食颗粒饱满结实,瘪谷少,而且抗病虫害能力也特别强。”

“今年粮食丰产又丰收。”倪晋龙喜滋滋地说,有了良种良法良田这三大丰产增收“法宝”,合作社种多少收多少,种得踏实安心,尽管遭遇灾害性天气,他们生产的水稻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还是明显提高,成了广大社员的致富“金稻”。

倪晋龙和他的双岗农机专业合作社只是我县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眼下,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县已越来越多。

最近几年,我县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为发展目标,围绕良种良法良田,不断引进水稻优良品种,改良水稻种植技术,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肥力,使全县水稻不仅“种得好”,而且“卖得香”、“叫得响”。

为有效提升农田质量和产能,我县大力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通过加强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让农民看有样子、学有例子、增收有法子。与此同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快绿色高产种植技术推广,把课堂建在田间地头,采取现场培训的形式,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和服务。我县还分类推进高农田建设向全面、纵深、复合发展,大大改善生态环境,明显提高土壤肥力,使许多昔日的“望天田”“斗笠田”“冷浆田”,变成了“万亩田”“吨粮田”“高产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耕作逐年得到改观。

“一粒种子从种在地里到最后变成美味端上餐桌,是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每一步都有标准的身影。”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吴周说,标准化流程一整套环节的关键,第一是良种问题,有了好种子才能够有好的收成;第二是良法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要想让它有效率、安全,要有好的方法去耕种;第三是良田问题,优质良田才能够保证丰收。“用良种、施良法、造良田,良种是核心,良法是手段,良田是基础,三者必须配套,缺一不可。”

良种良法良田搅活了我县这片沉寂的土地,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多赢”,对“拉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辐射效应明显。吴周表示,接下来,我县将进一步放大“三良”的溢出效应,推动水稻种植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做强水稻产业经济,向新时代绿色现代化“粮仓”迈进,为全县乡村振兴蓄积强大的新动能。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