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我县茶业发展让农民变身“上班族”

发布时间:2018-04-09 09:49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赵德斌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清明刚过,走进万山镇长冲村张山的安徽黄骏芽茶业有限公司茶叶基地,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漫山种植的一垄垄茶树新芽叠翠,郁葱茂盛,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大早,采茶工乐荷花就跟同伴们背着竹篓,在茶园采摘茶青,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今年50岁的乐荷花是万山镇卅埠村雁框组村民,以前一家人守着几亩地种点粮食,赚不到什么钱,只能图个温饱。

乐荷花说,前几年,黄骏芽茶业在这里建立茶叶基地后,她就把家里部分土地流转出去,自己和丈夫都成了茶业公司的工人,“两人加起来每个月收入5000多元,日子过得滋润着呢。”

在茶业公司工作的这些年间,乐荷花的生活随着四季流转,或锄草管理茶园,或采摘春秋茶,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同样要下地,往年是农民,今年在上班。”她打趣说,自己“泥腿子”当了大半辈子,到头来居然成了“上班族”。

同样在原来的田地上深耕细作,但报酬方式却有了变化。目前,万山镇像乐荷花这样的村民摇身一变成为“上班族”的,已不在少数。

据安徽黄骏芽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兴万介绍,他们现拥有茶园面积400亩,公司的目标是建千亩生态茶园,“在不远的未来,随着企业的发展,用工人数也会日益增多。”

“在这里工作的村民最多的时候,能达到300多人,有种茶的、采茶的、施肥的,这些村民的到来极大地缓解了用工问题。尤为重要的是万山有种茶、炒茶的历史,村民对这些活儿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公司非常满意。” 华兴万说。

在安徽黄骏芽茶业有限公司的茶厂,记者看到,几名工人将采回的茶叶在厂内空地晾晒,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忙着杀青、初揉、烘干……经过晾、烘、揉、炒等多道工序后,翠碧嫩绿的芽尖儿便成馨香沁脾的新茶。

记者和正在忙活的万山镇长冲村柳店组洪新志聊天,谈及收入,他乐得合不拢嘴:“在公司上班,活不累,钱挣的还多,每年工资收入稳稳超过6万元,生活水平一点也不比城里人差。”

万山镇长冲村下湾组解永华家境困难,出门打工一没技术、二没路子,做生意没有本钱,去年到茶厂上班,月收入超过2000元,“在家门口就能上班领工资,我们这些长年跟农田打交道的农民,眼下有了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万山镇分管负责人徐金陵告诉记者,为促进茶产业提质增效,该镇今年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由黄骏芽茶业牵头,在卅埠村小湖老村村民组反租农户土地,再新增开发高标准高山有机茶园100亩。

徐金陵说,茶园建设和建后管理、运营都需要大量劳力,附近一些留守村民年龄较大,有的照顾孙儿孙女上学,有的闲着没事,他们到茶园和茶厂“上班”,可做到照顾家庭和经济创收“两不误”。

华兴万对记者说:“公司吸引了大量村民前来上班,当前有30多名‘固定工人’和400多名零工,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同时,还让土地价值翻番。”他表示,今后公司将逐年规模扩大,村民的收入还会增加。

安徽黄骏芽茶业有限公司只是我县茶业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的一个缩影。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2961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超过八成。

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认为,随着以行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大户、家庭农场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兴起,正驱动庐江现代茶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专业分工程度进一步提升。在此过程中,一些“小农户”在细分领域承担“大角色”,尤其是在生产环节发挥优势,变身“上班族”。

如今,我县农民放下锄头,就近就业有了“工人”身份,已经较为普遍。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