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小西瓜“做”出 乡村振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0-04-20 15:34信息来源: 江淮晨报作者: 乐天茵子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对于许多人来说,夏天的大门是被西瓜的甜蜜打开的,这一口沙甜甚至会留到初秋。

春种希望夏收甜蜜,沿着合铜公路南行,我们来到庐江金牛。这个时节,大棚里西瓜秧苗正茁壮成长,零星挂着拇指大小的西瓜幼果。工人三三两两地在田间巡视除草,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夏天,还在棚里干活的种植大户张春生就接到了下单电话。

种瓜得瓜,尝到甜头。金牛这个合肥南边的小乡镇,逐渐摆脱传统农业的束缚,正围绕“小西瓜”做出一篇关乎乡村振兴的“大文章”。

A

种瓜得瓜“瓜二代”十年经营种出规模

2009年,机电专业的大学生王宗兵从父亲手里接过了种西瓜的“接力棒”。从自家田地开始,他用了十年时间“种”出了农业合作社,此时他负责管理的西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一千余亩。

4月上旬的金牛镇,安安静静,白色塑料膜包裹之下的大棚中生机勃勃。棚外温度接近20℃,棚内温度却略超30℃,竖排的西瓜秧苗有序地扎根伸展着。此次下乡恰逢王宗兵到苏州交流,在瓜田中迎接我们的是他的父亲兼师傅王方清。

“头茬瓜要5月中下旬才上市,现在瓜地里的瓜还不到拇指大小呢。”他是一位和农资打了几十年交道的农技员,进入瓜棚后,王方清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这一片西瓜都是采用两蔓式种植,一支秧苗最多结两个瓜。”尚处于生长期的瓜藤还没有爬满整个地面,王方清理顺了枝叶将一颗西瓜幼果呈现在镜头前,“圆圆的、小小的,像极了80后记忆中的西瓜泡泡糖。”

说起儿子的接棒,王方清也曾有过犹豫。“机电专业工作不愁找,当农民是挺辛苦的,你看,昨天风一刮半个大棚就倒了。”直到王宗兵盖起种植大棚,用上各类农技“调节”西瓜上市的时令,王方清才觉得:种西瓜原来有这么多可能性。

“过去露天种瓜,全靠老天爷赏脸吃饭。老天爷不给力,瓜农也没办法。”如今,这千余亩瓜田里,什么时节上市、哪个品种落果,王宗兵的脑袋里都有一张“计划表”。“头茬瓜就是卖价格,口感一定要好,现在你们在地里看到的西瓜果都是要清除的,我们只上市瓜蔓最顶端的果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这说明农业种植要想出硕果,还得靠环境,而金牛西瓜就是造物者给这方水土的礼物。“土质特别适合种西瓜,哪怕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气候也适宜西瓜生长。”在王宗兵的形容中,金牛西瓜口感清脆,鲜有残渣,“合肥种西瓜的片区不少,但金牛西瓜的口感独一份。”

B

瓜熟蒂落新农人回归乡野扶贫致富

王宗兵的接棒是传承,张春生的回归则是奔头。

冲着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外漂泊多年的张春生回到了金牛老家。回来之前,他在上海一位西瓜种植大户那里蹲守了一年,学习种植和销售。

从没种植过西瓜,但张春生一迈脚就是大规模——他与村扶贫产业园合作租下了60亩田地,除了4个棚的草莓外,其余全是西瓜。他嫁接瓜苗破解了传统西瓜种植“一年种三年休”的技术难题,他通过换葫芦砧为南瓜砧,破译了西瓜易上水的“密码”,他在育秧时增加地膜,由以前的三层变成四层“保护膜”,他将瓜田周边种上格桑花,整理了休闲屋,迎来了应季采摘的市民……

一时间,张春生成为村子的能人,“他种的西瓜根本不用自己吆喝,一到季节立刻有人收。”

“去年保守估计卖了30多万斤,单个西瓜重量在8斤到12斤之间。”张春生说,他并不单纯追求体量,更在乎品质和价格,“基地的西瓜售价一直保持在两块多,价格浮动很小,不存在淡季。”交谈之间,路过的村民也来插话,“芜湖、铜陵的老板都开私家车过来买。”更让村民高兴的是,张春生的方瓦生态农业基地常年招工,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请了4位贫困户常年管护,另外采摘季还要请一些临时工。”张春生介绍,村子里十余户都能享受到年终分红,“一年大几千块,脱贫肯定没问题。”

78岁的贫困户张立新常年在基地务工,他所做的工作很简单,除草看守。一年2000余元的工资虽然不多,但却能缓解这个家庭的拮据——这是一个因病致贫的家庭,老伴身患疾病撒手而去留下外债,儿媳妇肢体残疾,两个孙子尚在求学。“对我很好,也没什么重活,离家近我还能看看孙子。”结束看守,戴着草帽的张立新回到工棚准备午饭,说起收入他一脸满足。

离开基地时,接近中午,瓦房里飘出饭菜香。张春生邀约我们瓜熟时再来,“到时候记得在后备箱里铺上一层垫子,我家瓜皮特别薄,颠簸容易裂。”

C

顺藤摸瓜

小乡镇转型发展发力文旅

“目前,金牛西瓜种植面积已超3000亩,核心区种植规模达1000余亩。”金牛镇分管农业生产的副镇长荣能发介绍,随着金牛西瓜的口碑增长,防伪已经成为困扰种植大户的问题。“我们的西瓜瓤脆汁多,含糖量高,细腻爽口,不愁销路,反而引来很多‘冒牌货’。”荣能发说,为防止假冒伪劣西瓜损害消费者权益,种植大户们已经着手研究二维码溯源,“消费者通过手机扫一扫,便可查询到种植者是谁,是不是我们金牛产的大西瓜。”

疫情期间,乡村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但金牛西瓜的种植技术传播却未放松。“我们组织大户通过视频直播的方式给村民传授种植技巧,村民只需要登录党建平台就能反复观看。”荣能发介绍,虽然有别于手把手的田间教学,但线上教学质量也不差,“整个春耕一点也没耽误。”

过去由于产量较少,金牛西瓜在庐江范围内就“消化”了。当质量口感、产量上去了,打造金牛西瓜品牌成了下一步的发力点。2018年,金牛西瓜“走”到了合肥,让市政务中心广场成为城市最甜蜜的地方,也让合肥人浅尝了金牛西瓜的滋味。“我们不止想让金牛西瓜走出去,更想吸引更多城里人来金牛看一看。”在荣能发看来,金牛镇这个传统农业乡镇转型发展需要有“以瓜为媒,以节会友”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镇里引进了农旅项目,鼓励种植大户发展多种经营,让金牛一年四季都有好味道。”

从此,在金牛,西瓜承载的使命变了。

■记者手记

在庐江的版图上,金牛给我的记忆多数停留在“大扁糖”上。年后去金牛采访偶尔得知了另一份甜蜜——金牛大西瓜。

从瓜一代到瓜二代,合作社用一只只西瓜,撬动了整个金牛镇的产业兴旺之路。从打工仔到新农人,张春生一手打造起扶贫产业园的兴旺,展现了新时代农村无限的生机。开展农产品溯源,申请绿色认证标识,打响地域品牌……金牛大西瓜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它每踏出的一步都承载了当地人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短短一天的采访,两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王方清猫着腰介绍瓜秧时的神采飞扬,一个是贫困户提及收入时的一脸满足。

脚踏实地,细细经营。相信不久,金牛西瓜的甜终究会抵达我们的舌尖。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