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冬日温暖

发布时间:2018-11-27 08:41作者: 宋殿儒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打我记事起,每年的冬天,爷爷的房间里总会出现一个像瓮儿一样的火炉。它肚儿较大,脖儿较细,个儿不高,脖儿上还长着四只“铁手环”,周身泥红而温润光滑,像是一个古味十足的陶俑,给人幽默感和舞动的想象。听爷爷说,这个火炉,还是爷爷的爷爷留下来的,只是早已破损,经过几代人多次修复后,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爷爷说,火炉是用家乡的红泥做的,火炉脖子上的那四只铁手环,是他自己为挪动火炉方便而加上去的。

寒冷时,家乡人都用红泥火炉取暖。家乡人的火炉全是用红土胚和红泥砌成的,多数的红泥火炉,是滚圆形的,大概有二三尺高。火炉的建造,也很讲究,里面要用红土胚砌成,然后再抹上一层厚厚的红土泥,而后晾干,直到在炉子里点亮了灯,外面看不到一丝亮光才算成品炉子。一般情况下,建造一个红泥火炉,如果不是外力强制破坏的话,可以用到150年左右。我不知道家乡的红泥里面含有什么成分,凡是用家乡红土泥抹过的炉子,只要火烧后,就变得格外光滑和密实,况且散热性能异常的好。一个三居室,只要有一个这样的红泥火炉烧着,冬天里就会像春天那样暖和。那时候,家里没有任何娱乐。天黑了,我就和爷爷围坐在红泥火炉跟前,一边取暖,一边听爷爷讲故事。

在和爷爷以及红泥火炉相处的日子里,爷爷还教会了我好多古诗词。特别是白居易的这首《问刘十九》,让我更深一步地了解了红泥小火炉的悠久历史和它本身带给民间的一种温暖情趣。爷爷教我学诗词的时候,总是摇头晃脑的“唱”。有时我也问爷爷,为什么“唱诗”?爷爷说,古诗词唱出来才有味道。我开始不信,后来跟着爷爷一起摇头晃脑的“唱诗”,唱着唱着,就感到了一种无法形容的乐趣和体感。我的好多古诗词都是在“唱”的乐趣中自然进入记忆深处的,以至于几十年了还不能忘记。

这个红泥火炉之后被搬到了我父母的房间,在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父亲就把它又搬到了我和弟弟的房间。那一年临近春节时,队里来了一个干部。队长安排他住到我家,我父亲怕他冻伤了,就让他同我们弟兄住一个房间。他个子高大,一脸胡须,看起来有点儿像过年时门上贴的周仓。可处久了才知道,他脾气很好,温和得就像去世的爷爷。他每天和队里社员们一起劳动,无论手脚被磨出再多的血泡,在人面前都不喊疼。他每天晚上都在红泥火炉旁给我们讲革命故事,讲东北抗联,讲红岩上的江姐,讲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等。他经常告诉我们说,一定要好好学习,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他在我家的那段日子里,从来不搞特殊。有时候,妈妈偷偷给他碗里放个荷包蛋,他就悄悄地放回到父亲碗里或是我们兄弟的碗里。当我们嫌红薯面窝窝头不好吃时,他就会对我们说,这个馍馍可比红军过草地时吃的草根强多了。人要从小养成艰苦奋斗的品质,将来才能有出息……但他从来没说自己就是当年战斗中的一员。

有一天,他说自己要回北京工作了。临走前,他专门给红泥火炉作了告别。我看到他深情地抚摸红泥火炉,拿出照相机给小火炉拍了好多照片,然后,就到他经常劳作的田里,挖了一大团红土,并含着泪给我们一家人说:“我带走了你们家乡的红土,今后只要我看到它,心中就会有了温度……”而后就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我们。

之后,我们再没了联系。数年后,我才在电视上看到他一身西装革履的同中央领导们在一起。直到现在,我们冬天围着红泥火炉旁闲谈时,还会谈起他。

现在家乡人不再用红泥小火炉取暖越冬了,但那种渗入血液里的红泥温暖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