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送灶粑粑

发布时间:2020-01-15 15:31信息来源: 《今日庐江》报作者: 夏日雪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在老家腊月二十三的晚上是要吃送灶粑粑的。

据说灶神爷在过小年这一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为了不让灶神爷打小报告,足智多谋的百姓们想尽办法,有烧纸钱送行的,有做灶糖想用糖粘住灶神的嘴,让他见了玉皇张不开嘴。在我老家庐江南乡,乡亲们喜欢用圆滚滚实在在的送灶粑粑请灶神爷享用,古话说,吃人嘴短,到了玉皇那里怎么好意思打小报告呢?再说了灶神爷是常驻百姓家的神仙,神仙是不能轻易显真身的,所以这“吃”也就是形式大于实质了,自家人可是要实实在在吃进肚子里去的,自然要区别对待了,大家费尽心思要将这粑粑做得好看又好吃。

原料也寻常,籼米、猪肉、白菜、酱油干等即可。籼米磨成细粉,放铁锅内用铲子不停地炒动,待炒得半熟时倒入适量开水,用手搅拌揉成大面团后取出,放案板上继续搓揉,“熟透”后即可包馅。馅类似如北方的饺子馅。五花肉、酱油干切丁加入切碎的白菜、葱,放适量盐等拌匀即可。用手沾点凉水,抓一小块面团,用双手搓圆包馅,最终做成如月饼般的生粑粑。

生粑粑是半成品,要炕熟后才能吃。铁锅烧热倒入些菜籽油,将生粑粑放锅内依次贴好,倒入少量的水盖上锅盖,控制火候,待蒸气大起听到锅内滋滋作响时揭开锅盖,用铲将粑粑翻边沿锅边再淋油、加水,等香气飘出便大功告成。

既然是送灶粑粑当然要请灶神爷先享用。大人们用碗装上三个特制的大粑粑放入灶台上的小灶神龛内,点上一小挂鞭炮,请灶神爷享用后“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然后一家人才能开吃的。男人们喜欢就着刚出锅的粑粑搞上两杯小酒,孩子们最爱从热腾腾的粑粑中挑两面煎得焦黄的吃,咬上一口,米粉的细腻,壳的香脆,馅的咸鲜混合在一起实在是难得的乡村美味。

为了让一家老小吃得开心,主妇们也是暗自较劲,粑粑做法上基本雷同,工艺上则各显神通。例如馅就有生熟荤素之分。荤馅肉是主角,配角众多,有配豆腐的,有好酱油干的,有用咸菜的,有喜青菜的,一口下去,嘴角流油最为过瘾。素馅一般以香菇、萝卜丝、豆干、青菜为主,口味清淡,入口鲜香,回味无穷。在炕法上,有直接下锅生煎,也有先上蒸锅,再油煎的;有煎单面的,有煎双面的。若论味道则看各自喜好了,母亲最喜欢的是做咸菜馅粑粑。

儿时在腊月二十三这天,母亲在上午一般就准备好原料,吃过午饭就指挥我与姐姐劈柴、烧火、炒面、备馅,待面揉好后搬出一个洁净的大竹匾架好,母亲与姐姐分坐在竹匾边用手沾上一点水便开始做。做粑粑要技术,不仅大小形态要一致,皮与馅也要比例恰当,厚了粑粑没味道,薄了易露馅,煎时也极易散开。待一个个大小一致、雪白粉嫩的生粑粑布满了竹匾时,母亲才指挥我坐到灶下烧火。烧火也不要小看,火太大会将粑粑烧得焦糊,小了又煎不出焦黄的壳壳,好在有母亲指挥我们总是能吃到最可口的粑粑。

记得刚工作那年,我在县城边的一家工厂上“三班倒”,回家吃粑粑便成了奢望。当时租住在厂外的一间民房里,下班回到出租房没多久,邻居大姐指挥孩子给我送来一碗热腾腾的送灶粑粑,这也是我第一次在家之外吃到温暖美味的送灶粑粑。如今虽然在县城工作,但每到送灶之时,还是以陪父母过节的名义赶回家好好地大快朵颐。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