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寻找司令台

发布时间:2020-07-01 10:33信息来源: 《今日庐江报》作者: 许华荣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我要寻找的这个地方,在地球上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点。

司令台是一个特定时期的名词,已经走进了历史。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每个人民公社都会有一个露天广场,开群众大会用的,有时也用来批斗“地富反坏右”,或者公审罪犯。晚上还可以放电影,欣赏社会主义宣传队的演出。放电影和看演出都是农民群众的节日。广场正前方会有一个夯筑的四方形、一米高的土堆,是领导坐的主席台,表演节目的舞台。

我们叫它司令台。

不开会、没有演出、也没人批斗的时候,司令台就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平台。数不清的孩子们分成两拨,一拨在台上,一拨在台下。台下的人往上攻,要把台上的轰下台,自己当家作主。这种游戏,我们称之为“打江山”。

宛庄曾经有十几年时间是迎松人民公社的驻地,理所当然就是这个拥有六个大队、一万多人的人民公社的政治经济中心。而这个中心,再聚焦到一点,就是露天会场上的司令台。只是后来,人民公社变成了乡政府,再后来,乡政府又搬迁到交通更为便捷的公路边。宛庄一步一步褪去光环,成为庐城郊区一个普通的小村庄。

某一天,我忽然聊发轻狂,想去寻找躲在记忆深处的司令台。

经过一条塘埂,和一片荒芜的田畈。几十年前,我赤脚,无数次走过这些地方。好多年没走过这里了。湖港路是南北向的一条干线,离老城区有十里之遥。天呐,庐江城这块大饼竟然向西摊了十里!岂止十里?在湖岗路的西边,据说还有几条马路在修。站在湖岗路上,回头看霓虹闪烁的城区,多少年都固执地以为两者是那么遥远,而今才发现不过是咫尺之间。

湖岗路向北,是一片差不多已经建成的厂区,是第二水厂。

湖岗路已经彻底破坏了原先的地貌。记忆中这里是成片的农田,南侧是一口名叫小路塘的芦苇荡,中间是一口几近淤塞的大夹塘,然后是一片长着松杂树的小丘岗。然而这些都没有了,找不到参照物,也就无从找到那个广场。

我试图在四周找到一些熟悉的东西。向东,我看到一棵巨大的老枫树,它可能有几百年树龄了。它所在地位置是宛庄大塘埂。塘埂的北端是一片竹林,那种竹子跟普通的品种不一样,竹管很细很结实,年年开花。竹林中间有两口小塘,总是长满碧绿的荷叶。

竹林的西北侧,似乎就是司令台所在。

天渐黑,四周很静,我站在幽暗的杂树林子里。像一本忽然展开的书,几十年的场景在我眼前闪烁不定。那一片平整的广场,尽管曾经不断被人践踏,却也长满杂草。南边居中的地方,有一方一米高的土堆。在对着观众的那一侧,正方形边的两个点,生长着两棵又高又直的树,楝树,或者白杨,那是开会演出时用来悬挂横幅、放电影时悬挂银幕的。它没有花戏楼的雕梁画栋,也没有炫酷的灯光与音响。台上各色人等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下人头攒动,都成了风景。后面的人站在长条板凳上,踮着脚,像被无形的绳子提起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司令台上的一切,殊不知台上的人也在看他。高音喇叭嘹亮而激越。全公社一万多人跟这里息息相关。有人胸挂红花受表彰,有人背插牌子被批斗,各种悲喜剧不断上演。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通知,在这里由领导庄严发出,来自中央的改革开放的号召,经此向山野传送。它经历了那么多。而今它被修葺成一条又宽又平的马路,以前那些九曲回肠的小路,被酣畅淋漓地一笔带过,树林啊,村庄啊,沟渠啊,都被当成黑板上的粉笔字,擦掉了,找不到一丝痕迹。湖港路向南,再转身向东,几公里之后,便是城市气息浓厚的庐江县城。过了立交桥的辅道,复向南,沿着合铜公路七十公里,是奔腾不息、千帆竞渡的长江。烟花三月啊下扬州。向东,乘长风破万里浪,便是烟波浩渺的东海,是风云际会的太平洋。

一个无限小的点,就这样和变化万端、奋进不止的大时代连在一起。

(许华荣,庐江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庐江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有多篇小说、散文作品在《安徽文学》《阳光》《新安晚报》等报刊发表。)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