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巢湖南岸绽奇葩,叶绿花红众人夸!说的就是庐江这个秀美古村

发布时间:2019-05-29 08:35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作者: 吴守春 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巢湖南岸绽奇葩,叶绿花红众人夸;潋滟水光山倒影,桃花源里有人家。

 

 

一湾春涨,两岸垂杨,三径桃花,四野农人播五谷;几处蛙鸣,半轮新月,数声笛韵,满湖渔火映繁星。

 

“九龙攒珠”齐嘴村
文/吴守春

位于白山镇同春村。民国时期,白山一带有民谣:“齐嘴住有吴小嘴,觉海住个丁长文,五里路箍二个城”。可见它曾是典型的城堡式村落,当时只有六道门对外。现有 5 个村民组,472 户,2086 人,耕地面积 1229 亩。

齐嘴村风水极佳,《吴氏宗谱》云:“其地势自冶父蜿蜒而来,以姥山为屏风,以巢湖为映带,盖天钟秀于此。”“放怀山水,家于湖滨,时赏水天一色之景,银螺群翠之胜。月夕花晨,同领四时佳兴与樵山渔水,共观万物灵机……”古人将齐头嘴比喻成伸入巢湖的一支舵,盛六夏迁庐一世祖夏盛六即葬于“舵坟”。

 


此村庄有六百五十多年历史。据当地老人口传和家谱记载,明初,盛六夏和齐嘴吴先后迁此。吴、夏迁庐始祖原系一对重山兄弟,夏比吴年纪大,又是先来,蹲南,吴后至,居北,符合南大北小的秩序。两姓划界而居,此界后来变成了村巷,六百多年过去,夏吴二姓以巷为界,因而秋毫无犯,和睦相处。关于吴、夏二姓古巷,《夏氏宗谱》有“四世夏太全,其墓北齐古巷,直上直下”。书生吴楚哲是清末民初齐头嘴庄吴姓人,也是其时的吴姓户长,他给居住在同村的盛六夏某人作序时云:“君为族望,我忝户主,两姓千余人,融洽如一家,行让路,耕让畔,相亲相爱其相知也。”

 


 清代,夏家在现同春村部所在地建有二路二包厢的宗祠,吴家在吴家大塘畔立祠。传吴家先人有先见之明,在临湖的“雁子地”上葬坟,西有庙嘴怪石如牌,名曰石牌,“石”通“食”,雁嘴一张就有食吃,且墓上覆有古藤古树,水来即“炸翅”高飞,水淹不到,故出“人”出“材”。村中有二个古井,西南有夏家在明代建的夏家井,麻石井圈,外壁文字漫漶不清;吴家井临吴家大塘,民国十七年建,青石井圈。吴家二个八字大门,房子数阵直到巢湖边,人钻进去如入迷宫。夏家有几个院子,夏老院、中院子等,共走一道大门。民国年间吴小嘴造齐头嘴土城。

 


在数百年的村落孕育、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其村落布局呈显巢湖流域特有的“九龙攒珠”的格局。所谓“九龙攒珠”,主要是指以村落前的“门口塘”为中心,根据村落的地形特点,科学规划道路、行巷、明暗排水沟渠和居住区等的一种村落布局方法。此村为放射式的“九龙攒珠”式,地势呈盆状,中间低洼处有人工开凿的吴家大塘,以吴、夏巷道为界,吴家临湖居巷之下首,夏家居巷之上首,村庄巷道以水塘为中心向东北南三方放射。宅地前低后高,意味一代胜过一代,“玄武压朱雀,代代有吃喝”,还兼左高右低,“青龙压白虎,出文又出武”,“坟对尖山门对洼”,因为泉水与“钱水”谐音。村落中间的吴家大塘,无疑是“村眼”。吴家在齐嘴村世居,经过若干代前仆后继,在村庄北首巢湖湖梢滩涂上垦荒圈地,形成一冲二塝的梯田,得旱地近百亩,俗称大塘冲。清代康熙年间,吴氏族人在湖稍上游挖塘蓄水,滋润禾苗。开始挖的塘呈方形,宛若旧时官印,故称“官印塘”。

 

 

齐嘴村内的塘口虽然众多,但最大的吴家的“官印塘”无疑是村眼。夏、吴住家,以村落淌进大塘最深的一条塘沟为界,大塘好长,吴家宅基地就好长,吴家虽在下手,但下手临湖,湖能长出“湖滩”,预示着吴家有“伸头”。“官印塘”面积二十亩,昔日塘中间高,四周低,乌龟壳状,那塘中间的暗墩子就是“印把子”,故称“官印官”。吴家大塘修在官印地上,修塘时地仙对吴家信誓旦旦说:“吴家三年不出人,就砍我头!”

进一步研究发现,村庄原始造型呈现出一把折扇,临湖的东北面村落主体部分,活似打开的扇页,呈锐角放射状的自下而上的村巷,无疑是扇骨,横向排列的村巷,是穿插的纬线,扇柄,便是自觉海寺蜿蜒而来的“龙王冈”。在今人看来,一把纸扇无足轻重,而在古人眼中,它却是功名、学问、仕进的象征。古人把纸扇用来借代秀才,田舍翁们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宫中折桂鲤鱼跳龙门。从有意或无意将村落打造成“折扇”的事实看,不难发现,世居齐嘴村的村民,对改变命运的期待和渴望,可谓匠心独运。

 


齐头嘴吴氏老大门约建于十六世纪,共二栋,前栋八字门楼,称老大门,左侧北头,称小大门,两座大门如同孪生兄弟,面对吴家大塘,庄重气派。“系出徽州早在明,华公繁衍到湖滨。巢水岸边称望族,齐山麓下起簪缨。”吴氏虽世代过着亦耕亦渔的生活,也能称得起是簪缨世家,早在明代成化年间,四世祖吴竹丘便官至南昌府新丰县儒学正堂。但像吴氏的“八字大门”并不常见,在封建社会,建门的规格是有严格规定的,官衙才能建八字大门,所谓“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甭进来”,能建敢建八字大门,说明族中必定出了达官贵人,平民百姓家攀龙附凤把老大门设计成八字,那就属违章建筑,将招来麻烦。正是由于八字大门是名门望族的标记,故过去县府州官下乡察访办差,遇设八字大门的家族,坐轿的必然下轿,骑马的离鞍躬身揖拜。据七十六岁的吴元照介绍,当年吴家来,大门朝西南,现在的二扇老大门,是以后改建的。

 

 

吴氏家族的老堂屋,毗连住户,结构古朴,宏伟辉煌。迈进八字大门,越过青石铺就的天井,步入正厅,跃入眼帘的是雕梁画栋,屏书字画,仰望厅央,高悬友贤贺赠的荣誉匾额,上书“德懿千秋”鎏金大字,屏门隔扇制作典雅,前檐双垂喜庆圆形宫灯。正厅后是香堂,迎面堂壁镶嵌的神龛里,供奉的是千手观音和小龙王等多尊佛像,堂内常年香火袅袅,熙熙攘攘。老堂屋、老大门昔日不仅是吴家“进出口总公司”,也是吴氏家族的文化活动中心和凯旋门,更是家族中举办婚丧嫁娶的唯一“指定场所”,男婚女嫁必由此门出入,以显示荣耀。除夕,各户都要自带香烛供品,聚集老堂屋敬奉菩萨,祭祀祖先,除夕年夜饭由户长号令同时煮做,新年伊始,辰时,家族老少云集老堂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选择属象,启开二座八字大门,招财进宝,迎瑞纳祥。上世纪六十年代扫“四旧”,龛除屋拆,二座老大门只留门框,门楼堪破,一片狼藉。进入新世纪后,族人将掩藏二十余年的小龙王菩萨请出,置于重新建起的香堂神龛之中,供奉瞻仰,增加乐趣,并同时对老大门进行维修。每到春节前后,老大门前挂起“怡人堂”的祖传姓灯,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年三十,是阖家团聚的良辰吉日,滨湖居民大多中午吃年饭,独吴家定在傍晚。这也是有出处的,一说靠水吃水的吴家男人年三十还在巢湖打鱼,所谓年好过月难磨,全家人必得等主人回家才能开席;二是相传吴家清代出了个庐州府台,府台大人忙完公务,坐轿匆匆赶回家团圆,哪知中途遇到一拦轿喊冤,他只好下轿断案,这样,便小秃子娶亲—擦黑进门了。主人未回家,合族人哪敢先开锅呢,所以年饭熟后凉了、凉了再热,此后,索性将年饭改在三十傍晚,相沿成习。

 


 八字大门前的广场,建有古戏台,用于玩灯和唱小倒戏,也是村民聚会的场所。齐嘴人十分喜欢唱歌听戏,每逢节日或婚丧嫁娶,或是筑圩成功,或是喜庆丰收祈求风调雨顺,都请戏班子来唱戏。齐嘴的古戏台始搭于明代,清末民初,村人重建戏台,并举行隆重的戏台落成典礼,县内名流云集齐嘴,撰写戏台联,重现了一出风生水起的“兰亭雅集”。当地文人夏禹臣作联:“父老闲来消白昼,儿童归去话黄昏”、“百物已收成,把短袖长衫,横扫一方妖孽;三农却幸甚,借阳春白雪,协和万里太平”;孙复堂作联一楹:“菊圃占三秋,睹稻孙舞秀,桂子飘香,悉拜伏黄花老友;梨园传千古,听紫韵红腔,清歌素曲,半参合白雪巴人”。

 


 民国初期,齐嘴村人多地少,男人下湖下圩,“娟娟月子点波心,凉雾初消夜未深。宿鹭眠鸥惊忽起,笛声吹彻水龙吟。”女子抚幼浣织,因男人披星戴月下湖打鱼,故“眉月窥窗夜未眠,娇花镜水剧堪怜。阿侬生小湖边住,不解操舟唱采莲。”湖滩遍生茭草,常年靠割茭草烧锅,茭草茎干连绵难断,非剪不得入灶门,时有歌谣:“养丫头莫嫁齐头嘴,吃冷饭、焐冷腿,烧锅要用剪子剪”。日寇侵占中国,巢湖成了“三管三不管”区域,土匪招安队常驻该村,一时热闹非凡,因而又有歌谣云:“养丫头要嫁齐头嘴,二把盒子保了险,大伍大拾随你使”。

村联曰:“一湾春涨,两岸垂杨,三径桃花,四野农人播五谷;几处蛙鸣,半轮新月,数声笛韵,满湖渔火映繁星。”当地诗人为齐嘴村赋诗:“巢湖南岸绽奇葩,叶绿花红众人夸;潋滟水光山倒影,桃花源里有人家。”“山川呈秀美,巢水映蓝天。人在其中住,长生不老年。”置身齐嘴,确如《红楼梦》所言:“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