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吴武壮公祠

发布时间:2021-10-09 11:17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吴武壮公祠是为了纪念庐江县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晚清著名的淮军将领吴长庆所建的专祠。

吴武壮公祠,整座建筑坐南向北,总占地面积为1300多平方米。是仿照韩国吴武壮公祠的碑志。祠门两侧是李鸿章亲笔题写的挽联:“袍泽渐凋零仗剑有谁怜我老 鼓鼙太悲壮登坛犹悔用公迟”。


祠门后屏风上是吴长庆生平简介: 

吴长庆生于1829年,1884年离世,享年56岁,字筱轩,安徽省庐江县泥河镇沙溪人。太平军攻入庐江时,随父亲吴廷香据守庐江;

1854年,吴庭香战死,清廷赐恤,赏袭云骑尉世职。

1855年,统领舒城、庐江团练,转战闾里,

1862年受李鸿章组建淮军之招,率部赴安庆,编为庆字营,是淮军最初十三营之一,历任副将、总兵、记名提督。内战结束后,先后率部驻防扬州、浦口、江阴等处。

1874年日军侵台,奉命添募勇营,修筑江阴江宁炮台,巩固江防,严阵以待。

1880年率部移驻山东登州,巩固海防。

1882年7月,朝鲜爆发“壬午兵变”,日本藉机派军侵朝,以实现其“大陆政策”的军事主义侵略阴谋。吴长庆带同丁汝昌、张謇、袁世凯,率本部庆军六营乘北洋兵轮驰赴朝鲜,抢在日军之先进入汉城王宫,果断迅速平息了动乱,有力遏止了日军的侵略步伐,在朝期间,率庆军修桥筑路,救灾恤丧,回国时朝鲜市民作歌相送。

1884年四月,吴长庆奉命移防辽宁金州积劳成疾闰五月在军营病逝。

第二进:享堂

享堂门头悬一横匾“卓然忠义”这是吴长庆的部将赏穿黄马褂花翎统领驻防亲庆营记名提督果勇巴图鲁吴兆有敬立;《跨海援朝》的油画,画的吴长庆,眼光坚定,尽显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儒将风采。

第三进:寝堂——吴武壮公祠的核心部分,祭祀吴长庆的重要场所。

进入拜殿后,“千古不朽”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下,正中是吴长庆大幅画像,吴大帅劲正如松,巍然如山。

右匾上“箕封遗爱”四字,为蒋介石所题;

左匾上“怆怀袍泽”四字,为袁世凯所题。

吴长庆朝服画像下面是木质雕花吴长庆全称牌位一座;次神位前放置着两件展柜:靠左边的展柜陈列的是吴长庆病逝后,慈禧太后的《归政谕赐祭文》,右边的展柜陈列着光绪帝的《谕赐祭文》。

拜殿正中两排高大的抱柱上有统领驻防朝鲜亲庆各营记名提督果勇巴图鲁吴兆有敬撰的抱柱联:“诸君皆盛朝烈士 忆去年义气填胸 奋勇捐躯曾屡洒征袍血泪   大帅本上界伟人 幸今日得依庑宇 永配香火应稍慰异地忠魂” 

抱柱的两侧,设置了两个展柜,分别陈列复制的吴长庆正一品朝服和正一品战袍,以展示吴长庆为官的品级。

光绪八年(1882),朝鲜内乱(史称“壬午兵变” ),禁军犯王宫,杀大臣,烧日本使馆,王妃失踪。日本国早有侵略朝鲜之图谋,于是便借机出动七艘军舰,分兵屯汉城南门外,要朝鲜政府交出乱兵首领、索赔偿、“势张甚”。时朝鲜为中国的宗藩国,发生兵变后,朝鲜国王求援,清政府遂即令吴长庆率庆军6 营迅速跨海赴朝,吴长庆命所部据险为营,自率大队进入汉城,计擒乱首押送中国,击散乱党,迎复王妃,迅速平息叛乱,粉碎了日本企图侵略的阴谋。

吴长庆后人亦是人杰,后世贤良

吴长庆的儿子吴保初,与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谭嗣同、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子陈三立、福建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康,被誉为清末四公子。”  吴保初有两女吴弱男、吴亚男,她们同秋瑾、何香凝为同盟会最早的四位女会员。特别是吴弱男,曾担任过孙中山的英文秘书,与名士章士钊结为夫妻。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