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庐江城乡“过年”习俗剪影

发布时间:2013-03-10 21:37信息来源: 左从年作者: 汪德生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庐江城乡“过年”习俗剪影

春节,是我国每一年的第一个传统佳节,在民间称之为“过年”。

过年习俗众多,在庐江县境内,诸多习俗有南北乡之分。源自何时很难考究,然年复一年,代代相传。


每当进入“腊月”( 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不论家庭经济条件如何,都要提前准备好过年的食品,诸如腌制咸鱼咸肉、磨淀粉、扯挂面、做豆腐等,称之为“备年货”。长年在外读书、务工、经商者,不论天南海北,都要千里迢迢赶回家,“有钱无钱,回家过年”。

“腊月”二十三,祭灶(庐江北乡又称之为“过小年”),是标志着“过年”即将开始的第一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灶壁神龛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或“上天奏善本,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一家人先到灶房,摆上桌子,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庐江南乡是用米粉特作的“送灶粑粑”,然后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焚烧金箔、元宝,放鞭炮,全家人轮流跪拜,恭恭敬敬地送“灶王爷”上天。与此同时,一家之主还要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请他在向玉皇大帝奏报本家庭一年来的善恶言行时,多多美言,以求得到赏赐或宽恕,并保佑来年四季平安。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是集中全面打扫卫生的日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庐江南乡有“二十六洗福禄,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全家男女老少洗澡换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

(二)

大年三十(即“除夕” ),是过年最隆重的一天。家家户户都在门窗户扇上贴“门对”(春联)和“门庆”(用红纸雕刻有各种图案的长条形门眉,又称“桃符” ),室内贴满年画,到处呈现一派喜庆气氛。除夕夜,各家都要举行不同形式的祭祀活动,先“接灶”( 接“灶王爷”回家),后“接祖”(接已故先人亡灵回家“过年” ),有的还要到野外“请夜菩萨”(即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过年)。祭祀活动结束后,便合家团聚在一起吃年饭。在老家县境内,吃年饭有南北之分,北部乡镇中午吃年饭,其它乡镇多为晚上吃年饭,故又称“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年(夜)饭的餐桌上,不论菜肴多与少,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最后多为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给“压岁钱”是年夜饭后的重要活动之一。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有的则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接下来便是“守岁”,一家人聚集在堂屋里,烤火、喝茶,或谈唱、或打牌,直至夜半子时(零点)后才休息,有的甚至通宵达旦。在北部农村,吃过年(夜)饭后,就用写有 “万事如意”、“四季平安”等吉祥语的红色封条,把前后门封起来。第二天(大年初一)早上放“开门炮”时再揭去大门封条,后门的封条要到正月初七日才能揭去。

正月初一(即春节),是过年最热闹的一天。当日凌晨各家鸣放鞭炮,俗称“开门炮”,喜庆一元复始。天亮后,男女老少,人人衣着一新,相互恭贺新年,俗称“拜年”。拜年首先在家庭内部始,晚辈给长辈拜年,下跪磕头,祝长辈健康长寿;平辈之间相互作揖、相互祝福。接着是邻里乡亲和亲戚之间,相互登门,恭贺新年,各家都备有香烟、糖果和五香蛋,登门拜年的人一般都要吃(拿)一个五香蛋,叫吃(拿)“元宝”,象征着新年发财。亲戚之间一般的都要携带礼品相互登门拜年,时间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整个拜年活动才全部结束。

正月初一又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年前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三)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亦称“灯节”,是过年的压轴戏。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张灯结彩。凌晨,每家都放鞭炮,早餐吃元宵(内有甜馅的糯米粉团子,庐江南部乡镇俗称汤圆),晚间各地举行灯会。

灯会多为民间自发组织,在本地(乡村范围内)巡回演出。当夜晚来临,花灯闹市,男女老少相携观灯,万民同乐。庐江境内,罗河镇、柯坦镇等地的狮子灯,黄屯、冶父山、郭河等地的龙灯,盛桥的虾子灯、车上轿、花挑子灯等等,各有特色,深受地方群众欢迎。也有些地方灯会由民间艺人组成,借机获取微利。灯会开始前几天,灯会组织者请地方上享有一定威望的长者或名人,到各家各户送“灯贴子”,只要收到“灯贴子”,不论其灯会的水平、质量如何,都要准备薄礼(一般有现金、香烟、糖果糕点、鞭炮、蜡烛、红绿彩布等)“接灯”,故民间流传有“不看玩灯者,只看送贴人” 之谚语。

元宵节一过,整个“年”才算过完了。

时越数千年,过年中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动,诸如“送灶”、“ 接祖”、“请夜菩萨” 等已基本消亡。但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那些寓意人们美好愿望的习俗一直得以沿革传承并创新。春节,年初一电话拜年、手机信息拜年、速递鲜花拜年,已成新时尚;元宵节民间“闹花灯”,已由地方政府有组织的大型灯会、灯展所替代。特别是除夕夜“守岁”,全国各族人民,合家团聚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成为九州大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