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热线:0551-82563775
  • 投稿邮箱:webmaster@lj.gov.cn
新闻时政

庐江这条古街值得细品~

发布时间:2021-10-23 07:20信息来源: 县融媒体中心阅读次数: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养在深闺”的古街老巷,

记录着这方热土的历史渊源,

沉淀着文化古韵,

见证着世代相传的地域文明。

庐江的黄屯老街

就是这样的存在


黄屯老街

古朴靓丽的皖中宝地


黄屯,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名字,也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地方,它从千年烟尘中走来,吸引着人们前去追寻、探索。

“黄屯老街的历史实在太长,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据说是东汉农民起义军首领黄穰屯兵的地方,也是因此而得名。”在黄屯,随便觅一处居民聚集的地方,打听关于老街的历史,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们总是谈兴深浓,不厌其烦地介绍属于这里的千年往事。


黄屯老街上依稀可以读出旧日熙攘时光。


史料记载,黄穰起义发生在东汉灵帝光和三年(180年),这也是东汉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写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于桓、灵也。”

黄穰领导了东汉末年第一次汉族农民大起义,《后汉书》(卷三十一)中对这段历史有所记载:“会庐江贼黄穰等与江夏蛮连结十余万人,攻没四县,拜康庐江太守。康申明赏罚,击破穰等,余党悉降。”当时,东汉全国人口大约近4000万,而黄穰起义人数达十余万人,可见这次起义规模宏大,影响极其深远。

“后人们为了纪念黄穰,把他屯兵的地方称作‘黄屯’,久而久之就成了我们这里的地名。”老人们说,经过千余年的岁月风霜,黄屯老街早就已经“换新颜”,但还有沉淀历史的文化古迹,还在向世人传递着属于老街的厚重与沧桑。

比如:帅旗峰,据说黄穰当年以山洞为帅府,将帅旗(杆)屹立府前山峰,后人称此峰为帅旗峰;黄穰每日于山冲演习操练,长约十里,后人们将此地命名为“黄演冲”。此外,还有会军桥、望湖碑、殷山墓、祖师洞等等,各种遗迹、遗址遍及黄屯境内。


黄屯老街上依稀可以读出旧日熙攘时光。


另一个刻画黄屯古朴质感的就是老街了,这条长约800米的古街拥有明代建筑3间、清代建筑108间,粉墙黛瓦、朱阁重檐、雕梁画栋,依稀可以读出旧日熙攘时光。

黄屯居民戴宗光介绍,和巢湖滨岸的许多古老街巷一样,黄屯老街以前也是个水陆码头,其从唐朝起就有了商贸往来,但真正形成规模还是在清朝光绪年间。“老街就像个中转站,把黄屯特有的物品,比如:竹器、木器、茶叶、山货等销往外地,也将其它城市以及圩区的东西由此运往山区,连通往来。”

据20世纪70年代黄屯境内出土的“马氏碑记”载,明天启年间,黄屯老街是东西向,明末清初形成半边街。雍正八年,黄屯老街毁于一场大火,半边街一片废墟,重建后将街市改为南北走向。如今的黄屯老街,街巷格局为两横一纵,南北两面各一条横街,中间为一条纵街。其中,纵街为上街,也就是最原始的黄屯老街;南北走向的横街,则与黄屯河水流方向一致。

走在今天黄屯老街上,总能让喜爱民族传统文化的人收获惊喜,这里处处可以觅得千百年来跳动的文化脉搏,比如:打凉垫、扳竹床、手扎龙灯等等,展示着这方水土的人文之美。

“古话说‘靠山吃山’,黄屯周边随处可见翠竹依山,这里也是远近闻名的‘毛竹之乡’,我们黄屯的乡民很多都是以篾器竹编为生的。”戴宗光介绍,正因为此,老街的商贸最初也是始于各类竹器手工作坊的。老街还出了一位民间竹雕艺术家张长江,他的“竹艺三绝”——竹画、竹造型、竹刻巧夺天工、令人惊叹,其竹雕作品巨扇《和鸣图》还创下世界吉尼斯纪录。

不仅是竹器加工,打铁铺、钟表铺等,很多在别处早已销声匿迹的风物、商铺,在黄屯老街还依然保留,成为一代又一代黄屯人不舍的坚守。或许正如人们评价:黄屯,早就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情怀,被生长于这一方水土的人代代相承,久而久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血液一般流淌于黄屯人体内。


古街

就像生长在城市里的参天大树

一砖一瓦犹如枝叶根须

都刻满了厚重的历史

值得细细品味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