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首页 > 2020年安全宣传周专题 > 最新报道

疏堵结合 科学防范青少年网络沉迷

作者:马成涛 发表时间:2020-09-14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 阅读人次: 文字大小: [ ]

诱惑 郝延鹏/绘

  暑假期间,很多家长反映,孩子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看短视频、玩网络游戏。孩子沉迷网络,严重影响学习和身心健康,已经成为很多家长的心病。如何防范青少年网络沉迷?

  科技支撑智能防控,“青少年模式”成标配

  “以前,孩子看短视频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自从开启短视频‘青少年模式’后,孩子看视频节制多了,也让我放心多了。 ”合肥一位初中学生家长吴女士说,孩子每天看视频40分钟后,屏幕就会被“锁屏”。此外,每天晚上10时至次日早上6时无法登录该短视频App。

  去年以来,国家网信办积极推进网络视频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进入“青少年模式”后,所有网络视频用户使用时段、服务功能、在线时长均受限,只能访问专属内容池。截至目前,这套“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已经在全国主要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全面推广。上线“青少年模式”的网络平台实现了统一运行模式、统一功能标准,在该模式下关闭站内搜索、弹幕评论、内容分享、私信聊天、拍摄发布、充值打赏等功能,仅推荐适合青少年观看的内容,确保“青少年模式”下的内容池更健康更有益。

  除了网络视频,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有关部门还明确了网络游戏行业为未成年人提供服务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国家新闻出版署去年下发《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提出,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需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规定网络游戏企业每日22时到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要求网络游戏企业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探索实施适龄提示制度,对网络游戏予以适合不同年龄段用户的提示。

  专家表示,总体来说,以科技为支撑的防沉迷系统在引导青少年安全健康用网、防止沉迷网络方面效果显著,值得肯定。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防青少年网络沉迷手段将更加智能化、多样化。

  部分防范机制形同虚设,运行漏洞亟待补上

  “青少年模式”的一个显著功能就是限定单日使用时长。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视频类App将时间锁默认设置为40分钟。不过,部分短视频和直播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与一般模式相比几乎没有差异。使用这些App,开启“青少年模式”后,系统也会自动开启时间锁,不过使用时间超过40分钟后,只要输入密码就可以继续使用。

  部分网络游戏类App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同样存在诸多漏洞。中国消费者协会通过梳理近期有关未成年人网游消费投诉发现,部分平台实名认证功能形同虚设,未成年人可一键登录。有消费者反映一些网络游戏直接默认使用手机号码就可以登录;一些游戏在关闭弹出的“实名制”提示框后,仍可以继续使用。收费游戏未事先明示,“免费试玩”诱导低幼孩童入坑。收费环节无需验证,超额充值屡屡发生。

  今年5月发布的《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在上网时长上,未成年网民工作日日均上网时长在2小时以上的为9.9%,节假日日均上网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为10.4%。听音乐和玩游戏仍然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网上娱乐活动。玩游戏方面,手机游戏占56.3%,电脑游戏占24.6%。看短视频和网络直播的比例,分别比2018年提升5.7和6.4个百分点。报告指出,未成年网民可能受到过度使用互联网带来的不良影响。目前的网络素养教育尚未形成统一、标准的教学体系,网络操作技能、网络防沉迷知识、自护意识和能力需要得到加强。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App为了吸引用户、追求点击量,对启动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动力不足,即使迫于压力启动防沉迷系统,也会故意留下漏洞。比如,很多短视频类App在用户不必注册登录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用。网络视频平台之间信息共享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青少年可以下载多个视频App观看,即使每个平台有时间限制,但所有平台的使用时长加起来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下一步还需要完善青少年防沉迷系统,推进信息共享,引导互联网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多方共同努力,不折不扣把各项防沉迷措施落到实处。

  强化监管协同共治,构建优质“内容池”

  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共治。针对实名认证形同虚设等问题,监管部门要转变治理思路,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进一步创新工作手段,改进督查技术,强化内容审查、技术监测等监督力度,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建立健全“黑白名单”制度,确保相关法律规定得以贯彻落实,打造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

  除了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管,平台也要加强自律,承担相应社会责任。行业协会要行动起来,制定标准和规则,助力企业合规运营,弥补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出现的漏洞,更好促进网络产业健康发展。

  疫情期间,广大学生频繁使用手机、电脑等上网听课,上网更加“名正言顺”。不过,一旦缺乏自律,学生很容易被网络游戏、视频直播等网上娱乐资源吸引。学校在通过网络授课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健康上网。家长要管理好网络账号,并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给孩子更多关爱,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

  此外,多让孩子走出户外,让青春“动”起来,避免孩子沉迷在网络视听等虚拟世界当中。我省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指出,大力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使坚持体育锻炼成为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时尚。引导青年正确认识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多到社会实践中长见识、练本领,防止沉迷网络。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用得好,就是孩子的良师益友。专家建议,要疏堵结合,引导孩子运用好网络工具,提升知识获取效率,防范青少年沉迷网络。这要求各网络平台要不断优化内容池建设,增加优质内容供给,进行内容过滤,筛选优质内容,让网络平台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途径,侧重为孩子们提供自然科普、人文历史、书法绘画等方面的优质内容。